頭,有船來了才能賺,沒有船來的時候就只能坐著等,時間都浪費了。
走了三日的路到了崑山縣地界,在九九樓裡住下的,劉無好自然不知道九九樓是喬寶瑩的產業,進去後掌櫃的給安排在三樓最好的客房裡,劉無好還以為是喬寶瑩出了高價錢。
坐馬車其實也挺辛苦的,這樣趕路還要露宿山野,終於安頓下來,誰不想住好點的享受一下。
一向喜歡享受的劉無好這一次卻並沒有心思,因為他此行來的目的是邀功的,他不但將官道修通了,還將山裡頭的村民轉移了,說起這事兒也不是大工程,但是他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了,尤其盯著黎清目這些才子們與當地的百姓交流,終於避免這些百姓上當受騙再次被人騙走。
休息了一日,他們打算下鄉,幾人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行程,到了村莊外,連里正都不知道,不過蔣清目卻帶著幾位才子早已經候在了那兒,莫不是劉無好事先說好的?
劉無好卻是搖頭,“這傢伙腦子聰明,估計算準了咱們今個兒來。”
喬寶瑩忍不住打量了蔣清目一眼,果然當初挑選的這個人的確不錯。
一同入了村子,這一處村子是新建的,連屋子都是搭建的茅屋,地也是新開荒的,眼下不是春季,水田沒有用處,快要入秋的季節,只能到時種點豆子麥子之類的,這些有經驗的里正會想辦法指點。
這個新建的村莊一共從深山裡牽出一百戶人家,這些人以前大多打獵為生,眼下出了山,再打獵就得出遠門了,不過暫時管住他們的生計還行,但不是長久之計。
喬寶瑩進了村看了看當地的情況,她倒是有心提攜一下,要不給這些百姓找一點事來做一做?
於是喬寶瑩跟劉無好商量,她打算叫縣城裡義診作坊派幾單生意出來,比如給這些人紡棉織布之類的,先賺點銀子度過這個冬季,待到來年開春就大力發展農蓄業,不出半年功夫,他們就能走上正軌,而作坊那邊的活計就算給他們額外賺現錢的收入。
蔣清目一聽到喬寶瑩的安排,居然率先向她道謝,這一次他跟里正說服了這麼多人出山,早已經將他們當成自己人,喬寶瑩對蔣清目很滿意,她打算回去後就跟蘇辰商量著給京城裡的大儒寫個推薦信,要是蔣清目能再做幾首詩賦一併送去就更好了。
眼前這麼多的才子都出了力,她也不能直接這麼說出口,待回蘇州城後再讓蘇辰單獨見蔣清目一面。
喬寶瑩在村裡頭住了一日,看到這些村民飢一頓飽一頓的習慣,她就皺眉,以前打獵為生,有的吃就多吃一點,沒得吃的時候就只能餓著了,普遍的獵人家庭都這樣。
喬寶瑩忍不住想教這些人怎麼做醃乾肉,尤其是肉乾,畢竟獵到一條野豬大吃大喝三日也會變味,再說這種機會難得,為何不做成肉乾或者臘肉之內的留著以後吃,這樣也還有一些保障。
這些獵戶家庭其實也有自己的一套的,知道用鹽將肉醃起來,但手法不對,一個沒注意,肉還是會壞,尤其是夏季。
喬寶瑩教了他們幾日,待她走的時候,這些百姓對她的態度那就不同了,以前只認里正和蔣清目,眼下是不管喬寶瑩是個什麼人物,他們是由衷的感激。
出了新村,沿途接著察看,不知不覺來到了小河的村莊,這個村莊當年有不少的受害者,尤其受害的時間也長,前後拐走了兩批人,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人是有去無回。
上次青山事變,炸了對方的基地後,像小河這樣的人都送出了青山,只要他們能報出自己的家鄉,都會有人將他們一一送回,小河便是其中一人。
而先前跟著小河一同出去的同鄉卻是一個不曾留,小河能活到現在也是當初喬寶瑩順手教了他的廚藝。
小河一回來遭受村裡不少人的審問,大多都是問自家兒子的去處,到這個時候村裡人才知道他們當年被人騙得有多慘,小河所說的那些遭遇和經歷是這些沒出過遠門的百姓想都不曾想過的。
小河見到自己的父母,眼淚都來了,在家裡呆了好一段時間,成日都有人入門相問,他也一一解答,甚至每說一次,他的心會更加的沉重幾分。
他是不願意記起在鑄器場的一切,這讓他睡都睡不好,不敢相信自己就這樣的回來了,還在父母的身邊。
待喬寶瑩一行人進了村,尤其是他看到喬寶瑩的時候,他怔住,他是不認識喬寶瑩的,因為前後兩次相見,她都喬裝成男子,也是不一樣的容貌。
但是她給他的感覺卻是不同的,第一次看到她就愣住,心裡很困惑,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