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部分

雜,你和陶公再繼續相爭,只會消耗掉咱們為數不多的精英,為了天下,你還是跟陶然握手言和比較好,至少別打的像以前那麼兇。

第三派,以毛昭為首,直接就問現在這樣該怎麼辦?是保朝陽還是保陶然。

這是實幹派。

徐公對毛昭說:“保皇帝。”

毛昭:“那就是朝陽長公主?”

徐公搖頭,嘆道:“是我的過失。以為御璽可以由旁人掌管,現在看來,誰都不如皇帝自己拿著好。”

毛昭:“可是陛下……”是個傻子。你把御璽給他,他估計以為是塊石頭呢。

徐公:“那就換個皇帝。”

毛昭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他花了一些時間才平靜下來,抖著聲音問:“公可有人選?”

大梁皇帝從第一個開始,就是長子繼承。而且只有皇后所出的才能稱為公子,夫人所出就是個普通人了,等公子繼位為皇后,餘子也都會出宮,他們早年都會拜師,之後就不再稱自己是皇帝的兒子,而是稱自己是某師之弟子,再序一個排行。

後面不會這麼嚴格了,夫人所出也能稱公子,但還是太子的人選還是隻看皇后,不看夫人——除非這個夫人真當上了皇后。在大梁的歷史中,還真有這樣的能人異士。

不過非常非常少,這樣的太子哪怕日後繼位了,史書中也會記載為“異子”,稱這樣的皇帝得位不正。

對大臣們來說也是恥辱,為了避免這種事一再發生,接下來的大臣會更加努力的阻止異子繼位。

再往後,當然就更加放寬了。夫人之子也可以序上排行,也可以假借種種手段,成為皇后之子或成為長子,乃至成為太子,繼位為帝。

最牛的是一個梁帝,想立他喜歡的一個兒子當太子,而那個兒子的娘偏偏只是一個夫人。他就不碰皇后,皇后當然就不會有孩子了,等皇后死了,他又死活不肯再迎一個皇后,跟大臣們鬥智鬥勇到他死前一刻,最後他贏了。

因為他就這一個兒子是成才的,剩下的都被他關起來當豬養,真大字不識。

大臣們捏著鼻子把這個公子迎為太子,再迎為皇帝后,在史書中大大的記了一筆。不止如此,這一朝的大臣在臨死前寫自己的小傳時都把這一段給大書特書了一番,把這個糟心的皇帝罵得狗血淋頭。

姜姬最近都在看萬應黎家淑女帶來的嫁妝中的書卷,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萬應歷代家主自己寫的小傳。這個小傳不止是記載自己的人生,或本家族內的故事,更多的是他活著的那個時期,大梁最出名的事,最出眾的人。

有的人能寫十幾本小傳,姜姬讀起來更覺得暢快。

這種書卷真的只有在嫁妝或家族藏書內才能看到,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只從萬應城一家的記載中,她就看到了另一個更鮮活的大梁。

大梁七百多年,皇帝傳了五十多代,有好皇帝,也有不好的。而這個好不好,不是從這個皇帝打過多少勝仗,或拓了多少國土來說的。

從她讀過的書卷中可以看出,判斷標準有以下幾個。

第一:祭祀。大梁每年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祭祀,一次是祭祖先,一次是祭天。

皇帝在任時,祭祀的越多,越盛大,祭祀過程越順利,就是他的功績。

某一任皇帝在任十六年,祭祀了四十幾次,平均一年祭三次,黎家當時的人就對他評價不錯,說他祭祖是沒有忘掉死去的爹和祖先,是孝;祭天祭得好是誠,老天會保佑他的。

這個判斷標準,姜姬剛開始看到是笑,後來再一想,覺得還算有道理。因為皇帝的祭祀,其實就是靠全國各城的供品來支撐的。現在鳳凰臺要祭一次還要發聖旨叫各城送貢品來,在當時肯定連諸侯國都要出血。

皇帝能祭這麼多次,從側面也證明了他在位時,各諸侯、各城都是很聽話的。

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皇帝。

第二個標準是,人。

這個人不是指窮苦百姓,而是指家有恆產的。基本就是大世家,小世家,鄉間著姓等。

某一任黎家人就在小傳中這麼寫,說這個皇帝在時,這八九年裡,他們家多了七十多個兒子,九十多個女兒,這就說明這個皇帝是個好皇帝。

猛一看,皇帝好像成了保生孩子的。

但姜姬卻能體會他的心情。從樂城到公主城,她時刻發愁的都是人才不足。這個人才,專指讀過書,識過字,會算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