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奉還,說:“公主說,你可以為一等了。但要再調出一次這個顏色,就封你為探花郎。”
此人把“探花郎”這個詞在嘴裡喃喃幾遍後,整個人已經半痴了,“好好好! 此名必是我段玉的!”
段玉的事出來以後,外人再看這器行就不免多了一些別的念頭:好像是一架登天之梯啊。
而且好像很容易就能爬上去的樣子!在這之前,誰會想到做個胭脂都能得到公主的誇獎呢?
這也太兒戲了!
兒戲的好!
於是反對器行的人少了,議論該不該給匠人們評等發糧的人還是有,可關注的人也不那麼積極了,比起這個,他們更關心自己能不能用一兩個特別點的技藝,得到大王和公主的歡心呢?
給妻妾調的胭脂都行,沒道理他們不行!
龔香早料到了這個結果。他發現自己竟然並不驚訝,當時他反對給工匠們發錢糧,公主說:“沒關係,反對的人會顧不上反對這個的。”
他知道公主早就安排了另一個人,但段玉蹦出來後,公主安排的人就不必出來了,自然的效果更好。
當人人都發現這個器行其實也不是隻為流民們謀利後,他們就會更想利用它,而不是去關心流民中有人得了幾石糧食這種小事。
他來到摘星樓,發現公主仍在寫字,一排字都是同一個字,不是這個少了一筆,就是那個少了一點。
看到他來,姜姬轉過頭,問他:“你看這一排,哪一個看起來更順眼?”
龔香上前,一眼望去,指著中間的一個說:“這個好。”
姜姬就用沾了胭脂的筆在上面畫了個圈。
在另一邊的桌上已經有了一摞這樣的字,都是畫過圈的。它們是新的魯字。
也是簡化字。
看到那一百多個字,龔香心潮起伏。那天,公主跟他說要把紀字簡化一下。
“文書工作上再用紀字已經有點不太方便了,很多人只是要學怎麼寫它就要花太多功夫,我想把紀字簡化一下,只用於公文往來,以後就稱魯字。你覺得怎麼樣?”
怎麼樣?
龔香想不起來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他只是呆愣的聽公主說她不打算簡化得太厲害,就是如果有很多條道道來表現河流,那就只畫兩道或三道就行,如果要表現星光、光芒,只畫三點或四點就行……
“一點小改變,不會太大,這樣也不容易招來太多的反對之聲。”公主說。
他說:“公主,您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其他的,他來解決。
他覺得,再拿那些小事來讓公主煩惱已經不應該了,公主應該去做更重要的事。
於是,器行發生的事,他一手按下來了。那些叫囂的最厲害的人,他都找了一些罪名,趁著過年前的好日子,把人送去修王陵了。
流民沒有住的地方?搭草棚子。
從鳳城消失的兵器跑到哪裡去了?會不會對樂城有危險?那就再多設關卡,嚴加盤查。那些心懷不軌的人,休想靠近樂城一步。
第339章 鄭國大夫
很長時間以來,文字只是世家的工具; 一般平民百姓就算想學; 也沒有門路。姜姬覺得這才是沒有人想過改良紀字的原因。
因為沒有這個需求啊。
世家的小孩子從開蒙起開始學紀字,十年八年下來; 他們有老師帶著; 父母教著; 家中藏書萬卷,怎麼著也能把紀字給學會了。
紀字越難; 越能體現出他們的聰明之處。能通讀紀字,用紀字寫文章,還鍥得一手好紀字; 這統統會替他們增光添彩。
這也是把世家與百姓隔開的一道天塹。
但對姜姬來說,她沒有時間等百姓們都學會紀字,這些人都像姜旦似的; 或者還不如姜旦,至少姜旦不愁吃喝,不必為養家活口奔忙,就算這樣他都不願意學; 何況百姓?
世家到現在仍然不可能輕易的為她所用; 所以,她勢必要從百姓中選取人手。
改良紀字,讓它變得能輕易的被人學習、模仿、認識。
不過她也要考慮世家的反應。連給木匠發錢發糧都能讓他們跳起來反對,改良紀字,一定也會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
幸好她不打算透過他們去實行; 她的目標是流民。
跟車虹他們在一起的有很多孩童,他們都穿著一樣的黑色衣服,梳個小辮子,在他們幹活的大棚子裡跑來跑去,替他們拿水、拿飯,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