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聽說後就笑開了懷。
龔家以前在城外也有幾處莊園,他在時還特意去莊園中引水做溪,借石造山,修造自己的園子是他的興趣,把園子造得充滿意趣也是他的追求。
——把園子裡的山石溪水全鏟了種田?他想都沒想過!
而且外面的人都誤會廖俊喜歡種田,人家喜歡的是種奇花異草,興趣高雅,只是公主就看中他種田的本事了,現在這群人跑去種花是本末倒置。
姜姬說:“稅是不會向百姓們收的,他們能自給自足我就心滿意足的,那麼多有錢大戶等著我去收錢,我為什麼要去收百姓的?”
當然是因為百姓的容易收,百姓不會反抗啊。大戶是會反抗的。
龔香也不說話,反正公主早就想對大戶動手了,現在只是在等他們先動手好佔據主動而已。
樂城的一處小巷子裡,一架不起眼的馬車停在一戶窄門前,趙理從車裡下來,快步進門,他進去後,門就吱啞一聲關起來了。
趙晶和趙時在屋裡坐不住,就在門口等他,看到他回來,都顧不上進屋再談,連忙問他:“打聽到了嗎?”趙理看了三人一眼,搖頭:“沒有。”
他們三人上次招考過後就立刻走馬上任,雖然一頭霧水,但工作繁重,反倒顧不上緊張了。
他們這一批招了七十多個人,要面對的卻是二環西邊第四區到第七區五萬六千人的戶籍複核工作。
分到他們手下的全是一群還沒留頭的孩子,從四五歲到十四五歲都有,十人一隊,逐街逐戶,挨家敲門問話:家裡有幾口人?今年有老人去世嗎?有小孩子降生嗎?有娶媳婦嗎?有招婿嗎?
然後登記下來,跟去年的資料進行對比。
趙理來了以後才知道,每年都要這樣搞一次,這也太空耗人力了。
但去年就在的幾個小童卻說:“今年的人又多了呢。”
“對啊,多了好多!”
他才知道直到現在,還有人不停的往樂城湧來。
奇怪的是,大王竟然沒有遏止此事。人並非是越多越好啊,樂城哪裡養得了這麼多人呢?世人傳說大王慈愛心軟,難道是真的?大王不忍趕走這些跑來樂城的人,就都留下了?今年街上又冒出大王憐惜鄭人,願意接納鄭人到此的訊息,才叫趙理無話可說。
三人一直忙到年尾,直到這時才發現趙薈已經很久都沒有派人來看望他們了。
趙理以為趙薈太忙了,沒顧得上他們,他也很久沒去給趙薈問好,見快過年了,就拿剛拿到手的俸祿好好打點了幾樣禮物,打算以同姓為姻的理由跑去找趙薈,也好讓他們的關係能過個明路,日後再聯絡起來也方便。
不料,趙薈住的小院裡人去屋空,灰塵落了厚厚一層,家裡的糧食、行李、書全都不見了,屋子像是打掃過的。
讓別人來看,會以為趙薈帶著家人出遠門了。
趙理以為趙薈回鄭國了,但為什麼沒有跟他們說一聲呢?他想辦法託了一個往來鄭魯兩地的商人去鄭國時幫他送信,商人最近才回來,對他說,在鄭國的趙家人全被鄭王殺了。
“某費盡千辛萬苦,也沒找到屍首,慚愧,只得替你家人立了一個衣冠冢,也不敢鍥上姓名,日後你若要去拜祭,在望仙城城北邊的那個小山丘西面,有一排松樹,下方的墳包就是你家人的了。”商人搖頭嘆息數聲後,留下一句節哀走了。
趙理三人已經驚呆了,直到商人走了,他們三人都不信。
趙晶和趙時哭個不停,一邊哭一邊收拾行李,要回鄭國去看是真是假,他們才不信呢……家裡那麼多人,怎麼會一下子就死了?鄭王因為什麼要殺趙家?趙家只有趙薈一人曾在鄭王身邊為卿,也像個客人一樣,從來不敢插手鄭國之事的。
現在趙薈不在,趙家人有什麼事能惹惱鄭王?至使鄭王要了趙家全家性命?
趙理攔住兩人,如果一切屬實,那他們就是趙家僅存的血脈。
他疑心趙薈是得知趙家在鄭國的訊息後才匆匆離開,都沒來得及跟他們說一聲。
但趙薈不可能沒料到他們會找上門啊。再說就算趙薈走的時候沒來得及留訊息,這都走這麼久了,也該讓人回來看看他們,順便給他們送個信。
趙理的心沉沉的墜下去了。
……會不會,父親也出事了?
一頭是遠在千里之外的趙家,一頭是趙薈的下落。趙理決定先找到趙薈,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