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6部分

現在……

他拉著馬,在洶湧的人潮中擠來擠去,在後面推車的黃苟看著周圍這麼多人,興奮又新奇的一個勁張望,不停的說:“呀,人真多啊!這人真多啊!”

曹非千辛萬苦的才把糧食買回來,還買了兩隻臘雞,市場裡真是什麼都有,他還沒忍住,買了一籃鹹鴨蛋,據說,這又是公主從地上撿來的蛋。

晚上吃飯時,他敲開兩顆,就著圓餅吃了,味道倒真是不錯!

他細細品味了一番,還空口乾吃了一顆,覺得滋味非常美妙!

他把案几上的紙牘拿起來,嘆道:“明天就送上去吧。”

看這份投書能不能中吧。

第二天一大早,曹非就起來更衣沐浴,翻出一套最好的衣服,仔仔細細的梳好頭髮,確定自己萬無一失之後才抱上紙牘去行宮了。

像他一樣,早早的在行宮門前等著投書的人很多,等清晨的鐘聲響起後,行宮的人就會出來收投書了。

太陽還沒升起,他站在人群中,聽到身後有人打噴嚏。

天越來越冷了。

清晨的霧氣落在人身上,冷浸浸的。

等天漸漸發亮,曹非看到身邊的人無不是把紙牘收藏在懷中,不叫它被霧氣浸溼,而他們的肩上已經溼透了,頭髮上也掛滿了細小的霧珠。

在很短的時間裡,紙牘已經流行起來了。比起木牘,它的好處顯而易見:便宜。而且對於某些腕力不足的人來說,他們拙劣的字跡換在紙牘上會不那麼顯眼,用墨寫字也遠比刻字輕鬆。

壞處也很明顯,紙牘沒有木牘結實。好的木牘好好存放的話,百年不朽,紙牘被水一浸就完蛋了。

所以現在很多世家人都稱紙牘為“貧家之寶”,不無調侃鄙視之意。

曹非看了一圈,發現用木牘的十之一二,紙牘者卻近九成。

貧家之寶,名不虛傳。

公主做出了紙,真稱得上是造福百姓了。

投書者都被好好的登記了姓名與住址,據說這樣做是因為曾經有人投書,卻沒有留下姓名,等大王看到他的文章想與他深談的時候發現找不到人!成了樂城的大笑話。

現在應該不會有人忘記在投書中寫下姓名了。

但大王命侍童替投書計程車子登記的“美德”依然被人所傳頌。

所以,哪怕侍童手腳慢,寫的都是兒童字什麼的,也沒人抱怨。

輪到曹非了,他上前客客氣氣的報上名字和籍貫:曹非,小名阿陀,商城人。

然後很是受不了的看侍童寫的字缺胳膊少腿。

這就是公主造出來的兒童字,專為了給兒童開蒙用的,簡單易學。

但他總覺得,公主此意不在兒意,不過是藉著兒意的名義來做事。

他這一個月逛了兩回市場,都發現市場裡有街道的標牌,每一戶商家店鋪還都起了名字,全是很傷眼的兒童字。

但更叫他吃驚的是,街上的行人近半數都能認得出兒童字寫的商鋪叫什麼名,店主怕新客人不知道,都會特意帶到門前指著招牌說:“這就是我家,下回您直接來,我給您算個好價錢!”客人買的高興,都連聲答應:“好好好!”

他買糧的那一家門前招牌就是個斗大的“谷”字,這個字是上面四個點,下面一個象徵嘴的口,意思是把糧食吃進肚子裡。

這都是去學字的小童們背出來的,他們常常一窩蜂的衝到一家店門口,指著招牌齊聲“上面四點是米粒,下面是嘴巴!把米吃下去!”然後轟堂大笑,再一窩蜂的跑掉。

店主人通常都很高興他們在門前大聲念招牌,他們這麼一念,街上的人不是都看過來了嘛。

這要是在魏國,簡直值得譜寫一曲詩歌傳唱了,這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這不就是書中所描繪的天堂之景嗎?

人人都識文懂字,連街上衣衫最不堪的老人都是飽學之士,小兒遊街穿巷,口中不是童言稚語,而是文章道理。

但這是魯國。

曹非既羨又妒,深想之後,更添一份難以言表的恐慌。

他與公主定下約定之後,才過去了幾年?魯國怎麼變得如此不同了呢?

現在的他還能跟公主同座言談了嗎?

行宮中,姜姬從投書名錄中看到了熟人的名字。

每日的投書是送到姜旦那裡給他的辯論大會提供素材,名單歸她。

現在那些士子們沒有別的好辯的了,就拿每日的投書來嚼舌頭,有時還會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