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部分

高床軟枕,白天就去逍遙臺陪鄭王。

鄭王終日苦悶,只有一個心腹聊以解憂,可那日之後,心腹說身體不適回家休養; 回去就生了重病臥床不起; 請來大夫診治,說他陣日憂愁,已經把心血給熬幹了。人的心裡都沒血了; 那還能活嗎?當然不行,心腹的兒子上殿哭父; 回去就棺材麻布白幡的準備起來了,廣發名帖; 通知親友他爹可能就快死了,讓大家做好準備等著來辦喪事。

親友便趁著人還活著都趕來見最後一面,見完無不擦著眼淚離開; 可見心腹是當真不行了。

鄭王也很傷心,遣親近侍人前去探望,送了一個他最心愛的枕頭; 叫心腹枕著睡覺; 便如長伴君側; 他二人君臣一心。

心腹家的人都十分感動,長拜不起。

沒了心腹,鄭王就沒人說話了。王姻的拜訪就顯得格外重要——他不是鄭人; 既不會催他去給刑家翻案,也不會催他去找趙王理論,兩人坐在一起閒聊,一起罵罵趙王挺好的。

王姻每每都能罵到鄭王心裡。他當著鄭王的面也是時常感嘆魯國權貴,比如魯國蔣氏、龔氏。他罵他的,鄭王聽在耳裡,一邊為魯王也為權臣頭疼而愉快,一邊也覺得這些話放在刑家身上,也很合適。

那些人總是勸他自省,說他不該因為太貪心而對刑家下手,可又太無能,殺了刑家卻接不下刑家的擔子,是無知卻又沒有自知之明。

他是大王,天天被人罵,還要低頭應聲,表示自省,這太難為人了。

他聽煩了就不願意再聽。

現在聽聽王姻的話才覺得入耳入心。他試探著求王姻為官,被一口拒絕後,才放下心來。

這是個早晚要回到魯國去的魯人,在鄭國沒有關礙,沒有親友眷屬,自然可以放心使用。

王姻聽他抱怨趙王和趙後,向他提議,何不請趙王來鄭見王后?

鄭王大驚失色,趙王在趙國,只派幾個將軍就快打到望仙城了,趙王若來,他只怕就做不成鄭王了。

王姻道:“趙王未必敢來啊。他還怕來了以後被大王您給殺了呢。您請了之後,他若不來,那是他理虧。”

鄭王反問:“那他要是敢來呢?”

王姻笑問:“那就要問大王敢不敢斬了。”

鄭王不敢,聽了之後彷彿更能理解王姻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了。

王姻見他不敢,更是看不起了。

身為大王卻沒有殺人的膽子,換成趙王就不會手軟,換成公主,估計不用別人提,刀已經準備好了。

鄭王覺得王姻有豪氣,趙王的事就算了,就問王姻有沒有辦法讓趙人退走。

王姻說:“這有何難?趙軍在鄭,吃喝是從哪來的?”

這還用說?當然是就地取用。鄭王只要想到那些被趙人途經的城鎮現在是個什麼景況就心疼,唉。

王姻說:“既是如此更簡單了,讓百姓跑,把糧食燒掉,趙人沒吃的了,自然就要走。”

鄭王:“他們會繼續去別的城搶的。”

所以為了不讓趙人跑到別處去,他下過王令,命這幾座城的人一定要好好招待趙人,令其賓至如歸。

王姻聽到這裡,仰面大笑。

鄭王惱怒:“君可是在笑孤?”王姻搖頭,擺手,道:“何不命人下毒?”

既然現在那些趙人都被鄭人給喂熟了,下毒不是輕而易舉嗎?

鄭王還是害怕,下了毒殺了趙人,趙王怪罪起來,他還是扛不住。

這也怕,那也怕。

王姻最後一絲不安也盡皆捨去,看來這鄭王只有在對自已人下手時最有勇氣。

他就光明正大去拜訪趙後。

趙後聽說魯人求見,想起女兒,就叫王姻進來。上回王姻來,她就帶著小太子避到後殿去了。

她見到王姻,就問鄭姬。

王姻道:“大王與王后情深如海,兩人如雁如蝶,朝夕與共。”

趙後聽了不喜反憂,嘆道:“我兒年幼,如果失了寵愛,只怕性命不保。”她想去父王曾經的王后,魏國嬌女,也曾在宮中言笑無忌,父王以前有多寵愛她,冷落時就有多絕情。

她擔憂鄭姬日後也會如此,不禁落淚,求王姻代她送口信給鄭姬。

“要她一定忠心丈夫,早日產下公子,以保大王厚恩。”趙後道。

王姻答應一定把口信送到。

趙後才問他有何來意。

王姻反問趙後,可知處境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