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王建不捨又不安,道:“家中護衛精良的少,我叫他們趕緊過來。”
王姻搖頭:“護衛要送父母他們到樂城來吧,我不用。”
王建說:“分一半給你。”他也要防著有人因畏懼或嫉妒王姻高升而對王家下手。
王姻沒有再拒絕。
王建命次子回家接家人上樂城。這一舉動並未引起別人的注意。對各城世家來說,能成為八姓,已經是莫大的光榮了。何況王姻獲賜的趙家舊宅,早就引人議論紛紛。
鄭使也到王家來拜訪,求見王姻。王姻不肯見,魯國勢必是要再派人去鄭國的,但他不會去,就不想再跟鄭國有任何牽扯。
等到王家的一半護衛趕到樂城,王姻起程去開元城時,已經聽說新任使者是誰了。
就是剛從趙國逃出來的丁強。
此人曾為太子師,又一直代王出使,還是舊八姓,雖然未曾在大王殿上說過什麼話,但他的身份也是格外不同的。
王姻想起幾人在殿上的座位排序,丁強為首,次席是姜奔,再次才是席博士等人。他僅為末席。
他是不會永遠坐在末席的。
王姻下定決心,往開元城去。
摘星樓裡,姜姬正在跟龔相商量要給鄭國多少好處。
龔相問:“糧食送多少過去?”
姜姬還是搖頭,“鄭國不會缺糧。”鄭國百姓是沒糧,但世家有糧。以前有鄭王在,世家就算有糧也不敢露出來,現在鄭王已經死了,世家應該就敢放糧了。
龔相就把這個問題跳過了。公主看糧食就像看眼珠子一樣。因為現在整個魯國,能稱得上讓百姓們吃飽飯,不至於餓死的只有樂城、商城、浦合、安城、鳳城、婦方几個地方而已,它們都在公主轄下,由官商牽線,在這幾個城市實行了物物交換。糧多的,出糧;鹽多的,出鹽;有錢的,出錢。交換之後,各地的糧價都能得到控制,百姓們買得起糧,買得起鹽。又因為官商控市,這些地方便宜的糧食和鹽沒有流到其他地方去。
官商是公主發下的一種官憑,公主叫執照。領到這種執照的都是與公主相交多年,公主認為他們忠誠可信的商人。領了此物的商人,在公主限定的區域內,可以控制市場,制定規則。換言之,他說這個東西在這個地方賣多少錢就要賣多少錢,賣少了,賣多了,都可以報官抓人。
之前由席博士帶人測算出的各種商品的計價標準就在這幾個城市中推行,也成了官衙據此規範市場的條文。
看似簡單的幾步,公主等於掌握了這幾個城市所有的資源流通。不止是一衣、食,甚至是人,都在公主的掌握之中。
龔香很快發現公主此舉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它能極為準確的估算出一個城中的隱民有多少!
各家都有蓄奴的習慣,大一點的世家還會蓄私兵。就算沒有兵器,這些武藝嫻熟的青壯年男丁也會是一個大隱患。
但現在有公主的幾項措施下去,世家們再想隱瞞自己家中蓄了多少壯丁,就不好辦了。
最先被揭穿的就是樂城。
公主卻仍是輕輕放過。這叫龔香心中更加不安。公主若是開始動手了,他倒不緊張了。公主不動手,這就意味著公主的舉動極有可能……是他不會贊成的。
但百姓中對公主的這項德政卻都在稱讚叫好,一些不明所以的世家也覺得現在這樣市面上偷奸耍滑的商人少了,至於糧食的價格是不是訂得太低了?這有什麼要緊的呢?魯國以糧發家的人還是少,又不是鄭國。
這是愛民、惜民、憫民嘛。
對比鄭國的百姓自己種糧卻吃不飽飯,魯國該為有大王而驕傲自豪!
盛夏就快過去了。
姜武不得不趕到安城去一趟。
安城是銅城,但事實上安城除了鑄錢,也在暗中鑄造兵器。
他曾與燕貴交易的最後一批兵器已經鑄好了,馬上就要交貨了。
交易的地方當然是商城。
大批武器運到商城,商人們雖然側目,但也都很機靈的避開了這支軍隊。
他們不關心這批武器是誰賣給誰的,他們只關心這裡面有沒有好處可以佔。
姜武也來到了商城,不過是在城外的軍營中等著。
前去交易的是他的兩個心腹梁天和袁喜,之前在鄭地追蹤漆離就是這兩人換著來的,後來要殺人了,就換成了馬榮。兩人都是樊城舊將。不過這兩人對蔣家沒有什麼忠心,只是吃糧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