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誠以為他拒絕商人了,十分焦急。
不料董瑞回家之後,命人準備待客的宴會,家裡還要重新打掃,還送信去請城中其他有名望的人過來。
董誠驚訝半晌後明白過來:“爹是想留下這個商人嗎?”
董瑞嘆道:“原來與咱們家來往的兩個商家都不再來了,你看看,他們半年沒來,城裡連鹽都沒了。”董誠也跟著嘆氣:“可能……是已經遇到不測了。”
現在這世道,商人又是常在外行走的,說不定就是在哪裡遇上強人,被取了性命。
董瑞道:“這個魯商敢在這個時候出來,想必是有些本事的。我們也需要一個商人,不如就籠絡了他。”
而且,這個商人帶的是給馬吃的鹽。什麼樣的地方才會需要那麼多專給牲畜吃的鹽呢?又是哪裡有這麼多的馬呢?
答案顯而易見。
董誠這才知道,正是因為看在那幾車鹽的份上,才讓父親改了主意,擺下這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只為接待一個商人。
一時客人都到了,董瑞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解釋一番後,客人們都答應在宴上會幫腔,一定要讓這個商人定下往來董城的承諾。
一人道,願將家中一女嫁給這個商人。想要讓商人每年都回來,沒有比讓他在這裡安家更容易的了。
那人捨出的女兒乃是個寡婦,年紀雖然大了,但也並非老嫗,至少也是有姓之女,配一個商人是絕對夠的。
可等馬公子帶著齊藉過來的時候,那人就不提女兒的事了。
實在是馬公子和齊藉看起來都不像是願意在這裡娶妻的人。
齊藉縱使受了這一個多月的苦,可他身材高大,直背挺胸,姿態上就能看出不是普通家族能養出來的。那個跟隨他的從人大步走進來時,眼裡可是沒有這堂上的人。一個從人尚且如此,何況主人呢?
馬公子就更別提了,他衣飾雖然不華麗,但也比這堂上的大多數人都要好一些。
董瑞父子一眼望過去,就知道這兩人不是他們能籠絡得來的。
不過事情遠比他們想的要順便得多。
因為馬公子正好有事要“求”他們。
馬公子指著齊藉說,這齊公子是鳳凰臺世家子弟,因為被家人趕出來遊學,所以雖然百般不願,仍是離開了家門,到了這荒涼的地方。
不過齊公子水土不服,身體十分不適,而他還要趕路,迫不得已需要把齊公子託負給一個義氣之士。
他覺得董城這裡人傑地靈,如果董城願意收留齊公子半年左右的話,他願意酬謝董城。
這下一來,不是皆大歡喜?
董瑞連忙提起鹽和糧食的事,馬公子只是略皺了下眉就痛快答應下來了,還願意把帶來的這十車鹽直接送給董瑞。
董瑞忙道願意給錢,只求馬家商隊能每年過來一兩次,販些鹽或糧食之類的城中急需之物。
馬公子全都答應了。
齊藉看起來也確實很慘,整個人相當沒有精神。他的病也有些麻煩,口瘡之類的病,雖是小病,卻十分折磨人。可董城確實沒有治這種精細病的醫匠。
馬公子當著董瑞的面安慰齊藉,道一定會盡快送醫送藥過來,請齊藉“稍待片刻”。
馬公子把帶的東西全留下了,馬草倒是帶走了,這個董城的人不需要。
他走之後,齊藉就成了董家的座上賓客。董誠對外面的事很好奇,齊藉又是鳳凰臺世家出身,董誠就天天泡在齊藉身邊。
齊藉趁勢把該告訴他的都告訴他了。
比如,他家中已經落魄了,父母對他寄於厚望,就是希望他能在外尋一英主,好重振家聲。可惜他為人懶惰,不堪重負,才離開家一個月就受不了苦了。
董誠對齊藉有點看不起,但齊藉讀過的書比他多得多,無形中打擊了董誠的自信心,他之前被說動打算離開家闖出一番事業,結果現在卻連齊藉都比不上。
可齊藉滿腹詩書,卻毫無志氣!
董誠跟齊藉認識的越多,越恨鐵不成鋼。他辯不過齊藉,兩人成天吵來吵去,感情卻越來越好。
等到義軍又來人時,董誠立刻就告訴了齊藉。經過齊藉的駁斥,董誠雖然仍想報國,心懷壯志,倒是對義軍來人添了幾份顧慮和懷疑。
他覺得齊藉聰明,或許可以替董城出出主意。
第707章 大王你好
姜武站在殿外廊下; 目視遠方。
路過的侍人都在偷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