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6部分

再詳細解說《祈君書》的來由和內容。

世人對安樂公主總有許多想像。

風迎燕也不介意他們是怎麼看待猜測公主的,反正這些人的意見一輩子也到不了公主案前。何況還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活到公主登基呢。

他講述的公主那就是一個花容月貌,溫柔如水,心存大義,被一眾鳳凰臺世家苦苦相逼的可憐人。

基本符合這些人對公主的猜想。

前有朝陽公主,大家對安樂公主的想像中第一條就是美貌!必定是一個美人啊!

但美人有許多風格,朝陽公主豔麗,安樂公主當是楚楚可憐。

這樣才能吸引許多男人追逐。她柔弱不堪,無法招架,才引來這許多豔名。

畢竟沒人覺得雲賊與安樂公主之間,是安樂公主強逼雲賊。倒過來才是正理。

至於心存大義,就是說安樂公主不肯讓她的私生子做太子,繼而登基,現在又寫出《祈君書》,要將帝位拱手讓出來。

做皇帝都不動心!這是何等的品格啊!

至於安樂公主有私生子的事,風迎燕就不止聽過一百個人對他說“此必不是公主之過!”

“必是受人強迫!”

然後替公主落下痛惜之淚。

風迎燕跟著他們落淚感嘆,回來就對著從人發笑,笑完說:“就像男子必然英武,士人必然君子一樣,女子也必然是柔弱堪憐的。”

就沒一個人想過安樂公主也有可能不是這樣。

從人:“前後五百年,你可見過第二個安樂公主?怎麼能怪他們?”

要怪,也該怪安樂公主!明明是此女生得奇怪!從人嘆:“那魯國先王是死得早,他要是還在,也能約束安樂公主一二。”

風迎燕笑道:“以前沒跟你說過。我早覺得魯國那大王死的蹊蹺,他把公主趕走,又接回來,結果公主回來沒幾天他就死了,公主才舉其弟繼位為王的。”

傳言中倒是說魯國先王是奸人所害,多虧安樂公主機巧百變,除了奸人,保下了姜氏。

他當初也信了。還是最近越想越不對,他認識公主越久,越覺得這魯國先王的死恐怕……

從人駭得變了神色,抖著道:“難不成她還弒父?”

這誰知道呢?

魯國那先王早死了,骨頭都化成灰了。現在魯國上下都是公主的臣民,對她信服得不得了。

風迎燕只要想一想,都恨不能早幾十年認識公主!

公主所做的事,每一樁都叫他耳目一新!

正是如此,他才相信她可以做皇帝吧?

一個柔弱的公主送出的《祈君書》的可信度遠勝於一個豔麗浪蕩的公主。

文會上早就沒有人懷疑《祈君書》了,他們只怕來不及找到賢人,更怕賢人還不知道《祈君書》。

於是有許多人自動自發的出去替風迎燕宣講此書。來的人越多,相信此事後出去宣講的人越多。

如今不止是江南,江北與江西那裡也有人聽說《祈君書了》,那是連商人都很少去走的路,竟然有人肯橫渡晉江,把《祈君書》的事傳過去。

在李非自甘為奴之後,終於!有人提起了遺脈。

意思就是說這天下賢人雖多,卻都是臣屬。君王一職,總還是需要一些天選、天定、上天註定的命運的。

你沒這個命,就是真把機會送到你手裡了,你也沒那個運道。

比如包蒸,比如李非,再比如雲賊。這三個人的下場難道還不夠警示世人的嗎?

雲賊棄屍於野,稱得上是死無葬身之地;

包蒸亡於親人之手,親親相害,慘痛至極;

李非變為奴兒,以後子孫世代為奴。

這三個人都沒好下場,而且看起來頗有些……玄之又玄的味道。

這是不是說明上天仍然屬意段氏為帝?

既然段氏仍受上天庇佑,不如就還以段氏為帝吧。

也省得各地英雄再為此殺人爭鬥,令天下難安。

這話很有道理。

一個無可爭議的皇帝能更早的結束亂世不是嗎?

在座的人雖然都是世家子弟,家中有部曲護衛,也有良田奴隸,不曾受害、受苦,但也想早日結束亂世。

——不然早晚打到自家門口!

有人問:“現在皇帝有痴病,又去哪裡另選太子?”有人道:“安樂公主有一子……”再有人道:“絕非陛下之子!安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