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先皇才把注意力逐漸的轉移到了梁太后的身上,梁太后也知道自己得寵,並不是因為她做得好,並不是因為皇帝真的喜歡她,皇帝寵愛她,不過是想在她的身上尋找一些先皇后的影子,她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替身而已。
每一個女人都希望這一生能夠得到一個男人的摯愛。
十六歲梁太后進宮的時候,她也有過這樣的夢想。
然而在後宮的權力的漩渦鬥爭了那麼多年,梁太后終於知道自己的這一切,不過是痴心妄想。
得不到愛,於是她就轉移了目標,她就想要追求權力了。
在她生產的時候,她接受了梁國舅的建議,一定要生出一個兒子來,於是在生出女兒的同時,她把趙慷換成為了自己的兒子,也正是因為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她現在的兒子變成了皇長子,成為了大周朝的繼承人。
先皇當然很看重趙慷,可並沒有馬上要封梁太后為皇后的意思。
要不是梁國就領著一路老臣子,在朝廷上逼迫皇帝說要立長立嫡,母以子貴,那麼想必,先皇也不再會封皇后,皇后的位置會永遠的空著。
最後先皇也是頂不住眾臣的壓力,這才答應了封后。
她先是坐上了皇后之位,最後又成了太后。
可是這又能怎麼樣呢?
1866。心寒
1866。心寒
就算梁太后在她垂簾聽政的那幾年,她過得也不快樂。
看著她手中是有巨大的權力,有無邊的權利,可是真正上她能說的算的事情並沒有什麼,一切都是梁國舅在背後做的計劃。
而簾子前面那個日漸長成的趙慷,他一心覺得是自己的母后耽誤了他親政的道路。
在趙慷拼命要求親政的那幾年,趙慷和梁太后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了。
趙慷一直覺得梁太后是想要學武曌,他覺得梁太后是想要自己做女皇,等他真正親政的時候,他就徹底的把梁太后給架空了,每日到梁太后的寢宮裡給她請安的時候,梁太后稍微問一下關於政治上面的事情,趙慷總會對她特別的防備,對她說:母后,後宮是不能幹政的,如今你已經不是垂簾太后了,所以正事上還是由兒臣來做決定吧。
梁太后這一生都是為了輔佐趙慷成為皇帝,把他扶持到地位上,她做了很多的犧牲,甚至丟棄了自己的女兒,當她聽到趙慷這樣的語,她如何能不傷心呢?相當的心寒。
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
每一夜,她會站在殿外的臺階上,看著天上的星辰。
那在天上閃爍的星星看著那麼小,每一顆星星的距離都是那麼的相近,有那麼多的星星在夜裡會一直在不停的閃爍著那些星星們,他們會不會是很快樂的呢?他們會不會一點都不孤單呢?因為他們周圍有那麼多的星星在互相陪伴著。
然而讓太后覺得自己十分的可憐,她可憐的都不如天上的一顆星辰,她操勞半生為了趙慷,然而最後卻只落得孤身一人,明明有女兒,可是她卻不能與女兒相認。
她最後除了空有的名號,連權力都落到了趙慷的手裡,她什麼都沒有了。
這幾年來這樣的心情時常的在梁皇后的內心閃現。
而今聽了梁萱兒的相勸,梁太后也覺得自己確實是沒有必要再在後宮之中了。
太后不過是個名號而已,她如今已經不像年輕的時候那麼痴迷權力了,而且權力這件事情也是她得不到的東西,還不如把一切都放開,離開這裡和女兒一起好好的過後半生的時光。
然而這件事情並不是梁太后能夠說的算的。
她不是普通人,她是梁家的女兒,是一國的太后。
從她入宮這一刻起,她的命運就跟著皇家緊緊的綁在了一起,這深宮後院,不她他想要離開就能夠離開的地方。
而且,這一次她只央求溫九把梁萱兒給送出宮去。
她不覺得溫九能夠把她也一起帶出去,憑什麼呢?
她沒有辦法為溫九做更多的事情了,她也沒有籌碼可以和溫九做交易,能夠把梁萱兒送出宮外,對她來說已經是謝天謝地的好事了,她也不能再奢求別的了。
“謝謝,可是,娘是不能走的,娘還有事情要做,你先出去,娘把事情辦完了之後再出去。”
梁萱兒是一個單純的孩子,梁太后覺得自己這麼說了,梁萱兒應該會同意的,她卻沒有想到,聽了她的話,梁萱兒搖了搖頭,面容十分鄭重,口氣也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