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魂生態框架模型。
首先,根據巨夜魂和大夜魂這兩個食物鏈頂端的類別的攝食狀態為例子。巨夜魂如同“破法者”一般能夠極大減緩能量逸散,因而對於食物的需求量並不大,不過依舊是需要補充的,三巨頭的食物是大夜魂,差不多十幾天會攝食一隻,不過這也許並不是巨夜魂的極限,像是天上白頭鷹,六景就從未見過它下來捕獵,一直在空中飛翔。
大夜魂,以普通夜魂為食物。它們的進食規律性就更清晰一些,差不多是三四天進食一次,目標可能是普通夜魂,也可以是同類大夜魂。這裡六景懷疑是由於巨夜魂的威懾,導致它們不敢放肆隨意捕食,每一隻大夜魂都具有自己的獵食領地,食物既是它們的口糧也是它們的私人財產,因而互相之間比較忌諱隨意侵入領地。
最後的金字塔底層,夜魂眾。它們大多數還是憑藉本能,在方寸山裡尋找遊歷能量,一點點進食來補充自我,偶爾也會好運找到一些同類死後飄散出來的意識碎片與能量顆粒,作為它們的意外收穫。只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會被大夜魂佔取先機。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食物鏈高低層次讓夜魂眾不敢忤逆大夜魂,它們就像是一群茫然無措的豬仔,等待它們的最後命運都是被吃掉。
那麼第一個課題就顯而易見。
前提:
巨夜魂需要進食。
大夜魂亦然。
普通夜魂眾數目應該是不斷削弱,光是百分之五的氣根本無法讓這些夜魂生存下去。
推論:
這幾乎可以確鑿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生態迴圈,那麼新鮮血液只有從外界補充,外界,只有是方寸山外。
驗證:
由於這裡根本就沒有外人進入,哪怕灰衣人群體有不俗的數量,可是他們的死亡數量絕不足以撐起夜魂的新生數目。那麼這就無法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迴圈,夜魂的源頭只有來自於外界,即要麼夜魂本身就具有來回穿梭的能力,或者是方寸山本身設計就給出了針對夜魂的特殊通道,讓它們可以自由進出,彌補裡頭消耗。
結論:方寸山夜魂群體可以透過外部環境來進行彌補新陳代謝,它們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領地意識。
六景給它命名為“方寸山夜魂生態第一推論”。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結合方寸山的設計。你看這裡,像是天然形成的嗎?”
梁左搖搖頭,根本不可能天然形成一座城市模型。
方寸山必然曾經存在過一群奇特的擁有者,他們改造了這裡或者創造了這裡,中途離去再也沒有回來完善這裡,夜魂群體形成也絕非偶然。(以太人想要用夜魂來模擬,看能否誕生人類)
六景眼裡閃爍著奇異的光彩,和韓靖算計別人時給梁左同樣的感覺,他們都在享受過程。
“方寸山既然不是天然環境,那麼設計者必然就想到了這個環境下可能的後果,也就是說夜魂也在他們的計劃範圍之內。當然這只是推斷。我想說的是,如果能夠清楚‘人為’這個重要因素,很多里頭的秘密就可以做出大膽假設和驗證,我這兩年來將所有時間都花在瞭解析這裡上面。”
他看向聽得入神的梁左。
“在第一推論的基礎上,我開始了第二推論的研究,這是在領地意識和新陳代謝兩個大類往下的精細區分與調查……”
隨著六景不斷的驚人話語,梁左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方寸山的秘密悄然展露了一角……
第314章 方寸山夜魂生態推論體系(二)
領地意識。
眾所周知,生物領地意識是與生俱來和後天養成的結果,領地意味著食物、水源、繁衍的空間。
討論夜魂的問題絕不可以從夜魂眾自下而上,而要自上而下。因為夜魂的階梯比起人類更要直觀直接,生態變化與領地幾乎都在巨夜魂的控制之下。
那麼三大巨頭分別佔據了方寸山的某一塊區域,目的何在?
食物。
這是六景唯一想得到的它們自主意識需求的東西。
可作為破法者這樣的崑崙頂端,它們呆在方寸山對比外界“狹窄”的空間裡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為什麼它們沒有出去?選擇更廣闊的領地,還可以避免與通階層競爭者隨時可能的摩擦。
在花姐那裡六景得到了答案。
“不是我們不想,是不能。”花姐很平靜地說:“我們三,都被方寸山的陣法鎖定,根本無法突破這裡的空間,就連移動都會受到限制,一旦嘗試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