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無形之劍近乎凝實,上面出現道道紅色花紋,梁左看向眼前敵人,曾經背靠背的戰友:“請指教。”
第694章 太極之戰
法劍刺中陳又廷小臂,卻只是劃破一條血痕,反而被其單手牽引往後拉扯,梁左腳下穩住,棄法劍改掃腿。
陳又廷退步,左手掌心向前迎,右手握拳收於腰側。
太極以柔克剛就是如此,以極小幅度的輾轉破解敵方攻勢,這是慢。
梁左法劍再削其腿——改變陳又廷露出破綻必須以下往上。沒想陳又廷不躲不避,迎面而上,大腿被無形法劍洞穿,與此同時他雙手錘至梁左胸前,梁左面前張開單掌擋隔,被對方一拳擂中胸口,悶哼往後退了兩步。
他不用看傷勢都已經明白,胸口處必定已經塌陷下去,旁邊心臟也受到壓迫,要不是有另一隻手掌緩解了一下自己說不定已經重傷不支。
太極以柔克剛,以快轉慢,反擊式動若雷霆後發先至,這是快。
傷勢處麻痺感極強,這是陳又廷獨家絕學陽極禁,利用強力麻痺封鎖對手身體肌肉與氣的執行,敵人與他打越打越弱,他則越戰越強。
梁左無法再拖延,腳後跟一踏,手中法劍“御物”而起,一分二二分四,四道法劍疾馳陳又廷面門,陳又廷雙手光芒大盛,畫圓,抱球,無形之中彷彿他身體周圍形成了一堵流動水幕,將法劍粘入內部,這是太極之中的“以圓化直”,以小勝大。
梁左與陳又廷可以說是兩個極端。
陳又廷一身所學均來自於原本自己從小勤練的“陳氏太極”,後來進入崑崙也沒有忘記自我,依舊以氣為輔,圍繞“太極”的概念與武學精神繼續延展,越來越精純,甚至他後來直接放棄了“寶具”如此誘人的模式。
以太極為核,專注,精純,不偏不倚,不為外界誘惑,陳又廷一身本事全在一個“純”字上。
梁左則是所學駁雜,不斷更改思路,為了活下去,為了應對各種遭遇戰和新環境,他不停改變改造自己,從煉氣士到手機寶具,龍咆刀,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