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都有二十份的用量。也就是說,她得煉四十爐的丹才能將那些材料全都用完。
不過胡磊也只說讓自己把材料用完,並沒有說必須煉出多少爐或者多少顆丹藥才行,因此木縈就毫無壓力。並不覺得有多緊張,反而開始反思自己在前兩次煉丹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了。
其實就算她目前的時間很急迫,木縈也依然會反思的。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功,多總結和反思一下自己做過的事和犯下的錯誤,會對今後的做事更有幫助。
木縈第一次的煉丹失敗,是因為最後關頭反應有些慢的緣故,到了第二次,她就沒有再犯這個錯誤了,順利的就成了丹。但是,可能因為第一次的事,所以她在這一次就格外的將重心放在了凝丹時要及時的關火這件事上,所以最後她丹是結成了,可卻由於忽略了應該要將丹藥做好看這個細節,導致這次成丹的丹藥太過醜陋,不要說送人拿不出手,賣的話也沒有人肯買了,就是她自己也沒有膽量去吃那一顆顆和別的丹藥相比太過怪異的辟穀丹了。
有了第二次的成功,木縈相信自己在接下來的煉丹過程中應該不會再出現這種問題了,但是木縈在將整個煉丹的過程又細細的想了一遍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按照玉簡中所說,在投放入靈草之後,在靈草融成藥液之時,要將裡面的雜質全都挑出來,而且還介紹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放一種就去除一種的雜質,另一種則是在將全部的靈草都放進入、全都變化成藥液之後,再統一將雜質給挑揀出來。
木縈在看玉簡的時候倒沒有覺得什麼,可是當她一上手,就覺得有些問題了。
她剛才做的辟穀丹,共有三種材料需要往煉丹爐裡放。當第一株靈草煉化成藥液時,木縈在為它去除雜質時覺得還可以,因為藥液很少,所以挑起來並不覺得麻煩。可當她好不容易將第一種藥液裡的雜質都挑選完後,就得往煉丹爐裡放入第二種靈草了。於是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第二種靈草慢慢變成藥液後,會與第一種靈草的藥液融合,這時帶有雜質的藥液就會沾染到沒有雜質的藥液中去,那樣無疑就會加大挑選雜質的困難性,而當兩種材料都放完,再煉化第三種靈草時,同樣的問題就會再次出現,這時剔除雜質的難度也就更大了。
這就相當於,你本來是在一個小水杯裡找一顆沙子。這時候雖然不容易找,但是也可以找到,然後當你好不容易將這一顆沙子找到了,使杯子裡的水變成乾淨的之後,又有一杯含有一顆沙子的水也倒進了第一杯水中。這時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沙子依然還是隻有一顆,可是沙子所在的水卻從原先的一杯的量變成了兩杯的量了,那就必然會增加找沙子的難度。而當這時,如果再加入一杯水,水中還是隻有一顆沙子時,再來找沙子就會更加難了。
這就是木縈所面臨的問題,挑選雜質本身不難,可是當藥液越來越多時,想要從中剔除全部的雜質就會很難。畢竟在煉丹的時候,修士並不是什麼都不用做,只用剔除雜質就好了的,而是在去除雜質的同時,還得一直保持著煉丹爐底下的火要均勻的燒著,不能有一絲波動,否則就會煉丹失敗。所以說,等於修士在剔除雜質的時候是一心二用的,而且有一用還在變的越來越難。
於是,木縈大概有些清楚,為何玉簡中說,剔除雜質是很困難的事,而且將藥液中的雜質剔除的越乾淨,那丹藥服用後的效果就會越好這樣的話了。
木縈雖然選擇第一種方法來剔除雜質,但是就算她選第二種,那得到的結果還會是一樣的。
給你十個碗,每個碗裡有一粒沙子,這時你能將它們一個個都找出來。可是,如果將這十個碗倒在一個木桶裡,讓你在這個木桶中尋找到十粒沙子,你還能將它們都一個不差的找到嗎?
因此,不管選擇哪種方法來剔除雜質,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越到後來,剔除雜質也就會越難,這樣就很有可能會出現最後有一點雜質剔除的不太乾淨的結果。
木縈煉製的辟穀丹是材料比較少的丹藥了,一共就只有三種靈草。這個量比較少,所以木縈在之前給那三種靈草的藥液去除雜質時,還並沒有覺得有多費勁,所以如果一直這樣子做,倒也沒有什麼。可是假如她去煉製高品階一些的丹藥,其中需要處理的靈草有十幾種、幾十種的時候,那她去除雜質所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不說,而且很有可能會有處理不乾淨的情況出現,到那時無疑就會降低丹藥使用的效果了。
所以,木縈就開始考慮,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把這個情況改善一下的?
比如說,不讓藥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