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業化的道路,以農村工業化來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經。

但是鄉鎮企業在發展實際上問題也不少,國人幹什麼都喜歡一窩蜂的上,為了趕上這趟政策的快車,不管條件合不合適,對於企業的效益、前景等等並沒有充分的調查研究,就盲目上馬,加上鄉鎮領導幹部的眼界和素質侷限,加上鄉鎮企業的領導者的能力侷限,結果很多內地的鄉鎮企業虧損嚴重,不但沒有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反倒是成為了累贅,特別是許多建設鄉鎮企業的資金都來自於農村基金會,農村基金會除了管理問題實在是太大,漏洞實在是太多之外,不少地方鄉鎮企業的失敗也是導致後來的農村基金會大面積出現問題的誘因之一。

陸政東在這一點上有著很清晰的頭腦,農村基金會必須要下大力氣進行規範,鄉鎮企業要上,但是在專案的選定上,在企業管理人員的配置上等等方面一定要儘量把關。

陸政東的想法很清晰,既然他做了宜藍的縣委書記,那肯定是不滿足於就在煤礦上多收點稅,不說要創造出功在千秋的偉業,至少在發展經濟上,宜藍要加快進度,雖然在短時間內追上陽河這樣在市裡頭一二名的強縣,但是超過河源等排在宜藍前面的縣份還是不是什麼難事。

宜藍的事情在春夏之交終於走上了正軌,但是一個訊息又讓縣裡人心浮動,人心惶惶起來。

中央二中全會上做出了《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的決定,省裡和市裡已經在研究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案。

這次改革的重點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按照政企分開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下決心對行行政管理體制和黨政機構進行改革,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重點要轉到加強宏觀調控上來。撤併某些專業經濟部門和職能交叉重複或業務相近的機構,大幅度裁減非常設機構。精減機關人員,嚴格定編定員。中心是抓好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實行政企職責分開。

陸政東也清楚,機構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目前,黨政機構臃腫、層次重疊、許多單位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脫離群眾、阻礙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有些機構,僅僅是因為上一級政府設立了,便不管是否真正需要,有沒有多少業務可辦,都一概以加強組織建設為名,而要求下一級政府也要設立。下一級政府也並非完全是出於工作需要,而往往是從安排人員的角度出發迎合上級部門。

雙方一拍即合,基層機構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增加起來了。

還有一些機構,是在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下成立的,在當時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存在的合理性漸漸失去了,應該及時撤消,然而卻由於種種原因,例如人員無法安排,或者上級沒有檔案等等而沒有撤消。沒有人研究過這些機構是否該撤,反正它年復一年存在著,也就讓它繼續存在著吧,只是每月照樣要花去一定數額的辦公費,人員要從財政上領取一定數額的工資和補助。

另有一些機構,機構十分龐大而業務量又實在太少,四五個人幹一個人就可以做的工作,按照實際需要和機構改革的精神,完全應該撤消或與其他部門合併。但是,每次機構改革幾乎都對這些機構難以下手,即使暫時撤併了,過不了多久便又會恢復原狀。實質性的問題是,撤掉一個機構容易,原有的人員卻難以安排消化,為了使這些人員繼續有“皇糧”吃,也為了“保穩定”,只好讓這些機構繼續存在,即使這些機構早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每一個機構或部門都片面地強調自身的重要性,都把自己看成或裝扮為基層政權機器或社會組織中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誰要是認為它們可有可無,應該把他們撤消或合併,就會引起這些部門的人員上下一致的不滿和抵抗。

認為自己所在的部門十分重要的觀點和心態,從這些部門上下來往的檔案中可見一斑,這些部門的檔案甚至把它們實際上只是輔助或補充性的工作,渲染得比經濟建設這個全黨、全國的中心工作還重要十倍,讓你覺得若把它們撤併了會是一個錯誤。

行政機構設定得過多過全過細,與經濟佈局上的“大而全”、“小而全”所帶來的弊端相類似,造成了資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也造成了行政機關的“大鍋飯”,以及難以克服的低效率和官僚主義,這些機關鬆弛的紀律和粗放的管理,還有工作人員的無所事事和養尊處優,都在觀念和行為上誤導了社會其他行業的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朝行政機關這塊衣食無慮、旱澇保收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