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慕公子不在的這些日子,鄴城的百姓都甚是懷念,現在大家知道,慕公子竟然是個女子,更是對慕公子多了不少敬意,在古代,女子一般不宜拋頭露面,而慕公子變成慕姑娘以後,不僅沒有人非議這一點,讓依依感到鬱悶的是,濟世堂慢慢的多了很多媒婆還好,家有西施是一寶,有了賽西施,很多媒婆還沒進來大門,便被趕出去了,也讓依依省去了不少煩心的事,而唯一沒辦法忘記的,是那雙在夜空中如黑曜石般純淨而光亮的眼睛。
有些人,有些事,終究是要忘記的吧。
依依仔細考慮過了,既然決定在鄴城好好待著,那麼,就必須添置一些簡單的醫療器械,比如胸穿針,別看這個小小的針,作用卻是很大,很多心臟病的病人和一些嚴重肺病的病人,因為心力衰竭或者胸腔內炎症,胸腔內都會積滿積液,壓迫肺部,而出現呼吸困難,若要透過藥物調理,很快便會因為缺氧、呼吸困難而死亡,而透過將胸腔積液引流出來,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以讓一些疾病加速好轉,而胸穿針的構造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根空心的針,她畫好圖,然後細細的想鐵匠講好需要注意的地方,古人手巧,做出來也是有模有樣的。
可是沒有引流管怎麼辦?依依找到了一些中間是空心的植物藤蔓,經過鹽水浸泡後,曬乾,還真的可以用。
一些尋常的臟器疾病,可以透過中藥細細調理,而這些需要緊急處理的症狀,卻只能透過西醫的辦法解決,而這些,都是古人不可能想到的。
依依還發現,有一些特殊的藥草,比如洋地黃類的植物,有強心的作用,在這裡卻還沒有被發現,還有金銀花、板藍根之類的藥草,也都還沒有善加利用,這裡也有很多藥草,卻是在現代沒有的,大概是因為長期的環境汙染而絕跡了吧。
所以,依依現在全部的心思都花在研習醫術上面,將現代的可以用到的東西善加利用,然後在努力學習中醫,慢慢的,對於針灸之術,依依也學到七八分了。
濟世堂也在依依的打理之下,蒸蒸日上,由於濟世堂每月都會有一日義診,臨近很多地方的百姓,只要家裡有長期臥病在床的,也全都舉家遷移到鄴城,鄴城也日漸繁榮。
這樣的日子大約維持了一個多月,而依依,也漸漸的忘卻了那段在山洞裡“茹毛飲血”的日子,有些人,是你生命裡的過客,有些事,過了時日,便就逐漸淡忘。
尤其是沒有蕭璟寒的糾纏,依依更是覺得日子過得輕鬆無比,只是鄴城裡那些單身的女子們卻是黯然傷神了。
平靜的日子,終於被打破了。
第61章 鄴城奇怪的醫療隊3
這天,依依正在給李大爺看病。
李大爺近日受風寒之後,突然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紫紺,紫紺即是因為人體嚴重缺氧導致的,依依給李大爺細細體檢,中醫講的是:望、聞、問、切。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而西醫講的則是:視、觸、叩、聽。與中醫不同的是觸診和叩診,比如透過中醫四診,是自然沒有辦法知道病人是否有積液,而透過觸診,則是可以知道一些,簡單的,例如肝臟有沒有增大?脾臟有沒有增大?在身上有沒有一些特殊的體徵,例如腫大的淋巴結等等,而叩診,則是可以直接透過聲音的變化而得知一些內部的問題。
比如,肺部正常叩診是清音,若是有積液則是濁音,若是有嚴重肺炎,則是實音。
對於依依的特殊診療法,一開始,很多醫者表示不理解,但在依依透過引流而讓一些以前幾乎是讓大夫人束手無策的病人,竟然可以很快好轉以後,眾人對於依依的更是深信不疑,甚至,已經有很多大夫願意摒棄一些傳統思想,接受依依新的療法,而只要有願意學的,依依自然是傾囊相授,醫術,原本就是為了治病救人,沒什麼好隱瞞的。
有句古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所以很多有專長的人,比如裁縫、木匠之類的,師傅教徒弟多少都保留了幾分,所以,對於依依的“傾囊相授”,大家都是感恩戴德,而將心比心,大家對於依依,只要依依有疑問的,大家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此一來,濟世堂的診療水平,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大幅度的提高,而真正受益的卻是鄴城和那些來到鄴城求診的病人,而依依那句:“為醫者,必當先具佛心。先醫己心,而後醫人”,則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稱頌不已的至理名言,而鄴城慕姑娘的名字更是很快傳播開來。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