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少人得到這個職位,是因為賄賂了太監,根本沒有什麼能力可言。現在逮到機會,自然是要把之前花的本撈回來,自然是要藉著自己的職權,敲詐那些商人百姓了。
因此,劉勝雖然心懷壯志,想要大幹一番,無奈下面的人卻並不給力。
皇帝叫他去的時候,他還在高興,皇帝竟然想起了他,是不是自己在皇帝心中地位更重了呢。他懷著這樣的想法,忽略了來傳話的小太監那面帶閃爍的表情。
結果,一進御書房,就捱了皇帝一頓劈頭蓋臉的罵:“你是怎麼給我辦事的,你看看,朝堂上彈劾你的摺子堆了多高,都快把朕給埋起來了。朕是去叫你們查案,不是叫你們給朕弄回一堆把柄來,讓群臣參劾的!”
劉勝一下子就懵了,趕忙跪在地上請罪:“奴才無能,陛下恕罪!”一邊說著一邊悄悄抬眼觀察著皇帝,又看了看劉公公。皇帝是一臉氣急敗壞,劉公公則仍然是那副面無表情恭恭謹謹的模樣。
皇帝一聽這話更氣,呵斥道:“他也恕罪,你也恕罪,你們除了這話會不會說點別的,難道朕讓你們負責辦事,給你們榮華富貴,就是讓你們來跟朕說恕罪的!”
劉勝趕忙低下腦袋,幾乎把整個身子都貼到了地上,瑟瑟發抖,一副可憐模樣。
皇帝又罵了一陣,把心中的悶氣發洩了一通,方覺得口渴了,身邊的劉公公馬上遞上早準備好的酸梅湯,皇帝喝了幾口,氣才略平了,罵道:“行了,別在我眼前招我煩,滾吧,趕緊把事情給我辦法,還有讓你的人收斂些,辦不好事還竟惹回一堆麻煩,要是還這樣,我就拿你開刀。”
皇帝把酸梅湯放下,用手揉著額頭,深深的吐了一口氣。(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 施壓(十票加更)
距離孩子丟失已經過去了二十來天,朝中也漸漸的多了許多議論,張九齡那篇要求皇上放李湛回來的摺子開了個頭,之後很多人也開始認為李湛治理京兆很有一手,並且破了監察御史被殺一案,由他來破這個疑案才是最好的。
這話在市井之中流傳也甚廣,人人紛紛說要是李府君在,長安不至於發生這樣的大案,那些賊人就是趁著李府君不在才敢如此膽大妄為的。甚至人們把對緝事府的不滿,也寄託在了李湛身上,很多人不敢公然罵緝事府,便都念起說起李湛在京兆府任上的好處來了。民間之事未免誇大其詞,不過在緝事府的對比之下,李湛的一分好都被誇成了十分。甚至還有說書人把李湛破案的故事編成精彩絕倫的段子,在酒肆茶館宣講,引得眾人聲聲喝彩。這裡面,自然少不了涵因的推波助瀾,那些說書人,很多都是收了她不少好處的。
隨著案子時間延長,涉及的官員及家眷的耐心越來越小,讓李湛回來破案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因此,上疏請求皇帝把李湛調回來破案的摺子也多了起來,甚至平郡王妃還進宮了一趟,請求太皇太后跟皇帝說情,把李湛調回來。之後還在溫國寺整日祈禱,並且在佛前許願,只要小世子能回來,她願意捐出自己的私房為溫國寺造像,建造一座“佑子殿”,供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平郡王妃開了頭,那幾家丟了孩子的貴婦人,也跟著去溫國寺祈福,沒有丟孩子,卻跟這些家有親或者這些人的世交家的婦人們,為了人情,也跟著去那裡為丟了的孩子祈福。順便為自己的家人祈福,之後,那些趨炎附勢,想要巴結這些高官的人,也讓自己的妻子一起去。溫國寺這些日子香火不斷,寺門前。每日雲集著各式各樣的貴人們家的馬車。一時間,成了長安街頭巷尾的談資。
李德妃自李湛被抓起。日子甚為不好過。連失寵已久的崔賢妃都對她冷嘲熱諷起來了。李家將倒,她這個無寵的妃子命運又將如何呢,她也每日戰戰兢兢的,生怕自己有一天也會遭到鄭貴妃、韋貴妃的命運,也許,她的下場還不如那兩位。
泰王素來和孝王是有恩怨的,王淑妃叮囑壽王多次,讓他不要再去招惹泰王,壽王后來很少跟泰王搭話。
但是因梁王就國。他成了皇宮中最大的皇子,母妃位分又貴重,而且大家都認為他已經是太子當仁不讓的人選,宮中的陪讀。大多是圍著孝王的。
原本有幾個跟泰王交好的,那些人為了討孝王的歡心,不能對泰王如何,便在宮外對他那幾個要好的陪讀下手。泰王一直不大受寵,也毫無辦法。
如今,李湛一被抓,泰王的處境更加惡劣,已經有人私下裡議論,說泰王天生克母,所有養過他的人。都會被他剋死。現在泰王已經十二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