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國內,各個地方的坐地商。
這些坐地商,以酒樓業務為主,有些則是涉及了一些糧食布匹,柴米油鹽的生意。還有些是做其他的。
情報這種東西,溫小天之所以有些看法,也多是來自於小說電視之類的。準確不準確不好說,但是結合實際之後,其中的隱蔽性,卻實在是令人無法防範。隨著兩大情報機構的鋪設,皇帝就感覺自己的眼睛亮了,耳朵也不聾了。
還有什麼是比這種感覺更好的?
沒有。
第十三個月的時候,放出去的採風使幾乎全部歸來。採風的意見匯總工作,是日日都在進行的。各種意見的數量,意見的種類,一一對照,分開。其中一些,因為交叉對比之後,發現有些疏忽不實的,便會找人去問。
這個工作進行的雞飛狗跳,冬日裡的遼國似乎都陷入到了一片火熱當中。
四十來個因為言論不實,說是採風,實際上便是在地方成日裡或者結交權貴,或者留戀青樓的採風使,被皇帝以“瀆職”的罪名拿下。剩下的,陸陸續續又有人落馬,人人自危之下,又有人自招了。
對比著名單,皇帝感覺觸目驚心大遼國果然已經不是曾經的大遼國了啊。看看,竟然是有大半的人沒有盡心辦事。這在開國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
也是。
那時候,契丹人還不多,大家都是一家人,自然是為了家裡人,盡心盡力的辦事的。但是後來人多了,日子好過了,好吃懶做的風氣自然也就起來了。歷朝歷代,莫不如此,皇帝也只能感慨罷了。
隨著採風意見的彙集,法律的修訂工作,同時進行。
參與修訂的人並不多,目前來說只有三個人。皇帝算是監督者,親眼看著溫小天辦事。蕭峰算是見證者,中間人,也在看著。他們的速度實在是和溫小天沒得比。溫小天處理事情的速度太快了。
一份意見,過上一眼。數千份意見,過了之後,竟然絲毫不亂。記錄在紙張上的,密密麻麻的意見柱狀圖,就在溫小天的手裡,逐漸的變化。而將這些意見全部處理完之後,僅僅是用了三天。
毛筆沾了鮮豔的硃砂,溫小天自資料的一處開始畫線,將上下分成了兩部分。溫小天遞給了皇帝,說道:“看,這就是大道”
皇帝細細的看了起來。
這個圖做的極為清晰明瞭,看著要比奏章好多了。
“從這些採集來的資訊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些是必須要用法律來解決的。有些呢,則是一些道德上的事情,不應該那麼嚴苛。區分開這個以後,什麼要用法律,什麼要用道德,也就心中有數了。”
“接下來便是詳細釐定規則一方面了。法律上面,咱們探討一下!”
“好。”
三個人就這麼探討了起來。
整個大遼國,都處於一種風雨飄搖的狀態當中,似乎一不小心,就會分崩離析。一些皇室的成員聚集在一起,大放厥詞。這些皇室少俠,投靠的讀書人幕僚,更是對此大加抨擊,一些激烈的,甚至於唆使勤王。
幾個精明一些的皇室,眼見著這種情形,後面的聚會乾脆就不參加了。他們倒不是贊同溫小天的什麼意見,而是知道溫小天的力量。
當日兩軍陣前,那麼多的大軍都沒有辦法,你還勤王?至於回去之後,那些讀書人幕僚更是一個都沒有留下,全部辭退了。他們這些閒散的王爺,何必攙和呢?反正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野心是毒藥。
對於沒有手腕沒有腦袋的王爺們來說,這是劇毒。
大宋朝是歡樂的,因為皇帝歡樂了,所以免了一年的徭役和稅收。看著溫小天禍亂大遼國這個哥哥國,宋朝的皇帝陛下那叫一個開心。怎麼說的來著?尼瑪你聽信妖道,現在*了吧?這就是作死啊。
看看咱多聰明,根本就不停那個溫小天的“勸告”,哼哼,我大宋不用自己去攻打,你的遼國就完蛋了。
在這一方面,大宋君臣應該是同仇敵愾的這已經是從最基本的利益,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戰爭了。而遼國方面,無論是皇帝還是溫小天,也都並沒有注意這些。也許皇帝會看一些外來的情報,但這些情報的延遲性,就決定了一些事情。
用溫小天的話說,那就是“宋朝自己逗比,咱們管他們呢。”皇帝認為這句話是極好的,別人的事,何必指手畫腳?
未來他們會後悔的連褲子都脫下來。
幾經釐定後,遼國的憲法新鮮出爐,這是一步包含了信仰圖騰,國家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