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省的一位小黃門一起到了宮城之內的禮部,在禮部一位主事的指導下,花了三天時間不厭其煩的學習禮儀,見了皇帝,當如何站、如何跪、如何唱諾,如何應答等等,都有統一的制度和禮儀規範,要見皇帝,這些東西必須要學會,而且要掌握熟練。
世人皆說皇帝乃天子,真龍之身,身上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龍威,沛莫能御,令人感之膽寒,若無禮儀和制度提前規範一下,很有可能會導致面君者舉止失措,而君前失儀,又將是一樁不小的罪過。
李曦雖然雖然不信什麼皇帝是龍的說法,不過他也知道,久居上位者,身上確實會有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威嚴,而且自己對於唐朝的官員禮儀一向不太瞭解,以後要做官,這些東西自然是免不了要學的,因此藉此機會學習一下,倒也不是壞事。
練習了三天之後,九月二十六日下午,內侍省再次傳旨,李曦可以覲見了。
次日一早,吃過早飯之後,李曦就來到興慶宮外,在內侍省小黃門的引領下,來到興慶宮內南燻殿一側的一處偏殿內等候。
同時在這裡等候覲見皇帝的,自然不止一人,只不過他們大多都是即將赴任的外地刺史或者別駕長史之類的地方要員,再不然至少也是京中的一些散職,而且他們也和李曦差不多,其中不少人大約都是第一次面聖。
此時即將面聖,大家心裡都有些緊張,再說了,這裡可是興慶宮,即便這處偏殿之內,也有幾個內侍在,因此大家自然都是各自坐在各自的凳子上,彼此誰都不敢交談。
眼看著一個又一個官員被小黃門帶了去面聖,時間不知不覺的就中午了,皇帝也要吃飯,這官員們面聖,自然是就此暫停,一些跟李曦一樣還沒輪到的官員便只好繼續坐在偏殿之內等候,這時候,即便是偏殿之內的幾個小太監也都出去吃飯了,眾官員卻只能餓著肚子。
不過還好,即將面見皇帝的喜悅足以大家的精神高漲到暫時忽略這些小事。
畢竟能走到高位,進而出任中央大員者是極少數,此時大唐域內黎庶以千萬計,能做官的也不過就是隻有那麼十萬人不到,而且在這十萬人之中,大多隻是小官兒,能做到一地刺史,就已經是很了不得了。
對於大多數外地官員來說,做到刺史,才有資格在上任之前面見皇帝,可想而知這對於官員們來說,是多大的榮耀。與此相比,餓一頓肚子,真的是不值一提。
但是李曦不行,且不說他前世的時候在電視新聞裡面早就見慣了國家領導人,而且在那個時候,唐玄宗作為一個千年之前頗有花哨傳說的皇帝,還是大家茶餘飯後樂於討論的一個,所以在李曦心裡,其實對於玄宗皇帝是沒有多少敬畏之感的。
他固然也知道即將面聖,而且這次面聖將是自己來到大唐半年之後最大的一次人生轉折,但是,肚子餓了就是餓了,這不是什麼面聖就能填報的。
可是不管怎麼餓,總也沒有現在出去吃飯待會兒再回來的道理,因此他只好坐在那裡暗自後悔,早知道該讓人準備點零食果子之類的帶過來充飢。
不過李曦沒有提前想到這個,不代表別人也沒想到。在等著覲見的這幫人中間,或是得了旁人的提醒的,或是自己有過類似經驗的,便都自己在袖管裡藏了些吃的進來。
刺史李曦偷眼看看周圍,果然就見有人已經偷偷地從袖管裡掏出一些小食品來開始吃,若在往常,這些胡餅啊蜜餞之類的小東西,李曦是不太喜歡的,但是這時候看人家吃的那麼香,他還是不知不覺就眼饞的了不得。
要知道,他可是卯時三刻,也就是早上六點就吃過早飯過來等著覲見了,而且因為多多少少的總有一些緊張,早飯沒吃太飽,到現在天近午時,肚子裡可是早就餓得咕咕叫了。
不過呢,看著一個個平常都難得一見的緋袍官員們在那裡遮遮掩掩的偷吃東西,倒也算是一景。尋常之人誰能知道,這些走到地方將是封疆一方的地方大員,竟也有這般做小人物之事的時候呢?怕是除了在此地,一旦走出長安城,他們的架子立刻就會擺得比誰都高吧。
因為大家相互之間無人交談,所以偏殿之內靜得厲害,只能偶爾聽見有咀嚼食物的聲音發出,另外一些也跟李曦一樣並沒有準備的官員也是一個個餓得飢腸轆轆,卻也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人家幸福地偷吃著,無奈地翻著白眼,心裡腹誹,這等人,也不知怎麼做到五品官的,一點官儀都不講,真真是丟人之極。
其實若是有人肯分潤一塊餅子給他,他還指不定要怎生感謝呢
就在這安靜之中,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