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在外地做官要高貴

說句不客氣的話,別看這幫校尉們在長安城裡不算什麼,但是拉到地方上來,估計也就只有刺史一級的地方大員,才有那個身份和資格壓制住他們,其他人,不入流爾

所以,如果認真說起來,其實此時這些滿以為跟著李曦出來肯定會暢快行事的校尉們心中,對於李曦這個主官所表現出來的諸如不作為、好性子、好欺負等等的不滿,倒是比對地方官員們簡慢相待的不滿還要更加的厲害一些。

覺察到這種情緒,楊慎餘和魏嶽都曾經選擇在晚上的時候過去李曦那裡隱晦的提點過幾句,也不知道李曦聽懂還是沒聽懂,反正他仍舊是一副不放在心上的模樣,依舊我行我素。

這一次出來,李曦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巡視京兆府和華州兩地境內的水陸三條通道,渭水、廣通渠,以及長安到洛陽的官道,暫時是不準備繼續往東走的,所以,在看過了華陰縣境內的渭水、潼關,以及稍微往東的渭水與大河交匯處之後,李曦便停住了步子,轉而折回華陰縣,然後便是召集魏嶽和楊慎餘等人,一連幾日的商討。

地方官員不拿他們當回事,雖然照舊是會安排住進驛站裡,衣食住行的都不至於有短缺,但是在禮節以及待遇上,卻是要差了許多。

其實沿著新豐、渭南、鄭縣、華陰這幾個縣過來,正是出了長安一路往東走的要道,因此不管李曦在哪個縣的驛站裡落腳,都肯定會遇到不少東來西往的官員,但李曦依舊是那個規矩,不結交,也不打聽——幾乎是完全的不關心。

但是,當一眾人在華陰縣的官驛裡呆了幾天之後,日日眼瞧著地方上簡慢的待遇,那些校尉們卻是終於忍不住了,只一天的功夫,就已經跟當地官驛裡乃至於華陰縣的衙役們發生了兩次衝突,好在最後由魏嶽出面把事情都拉了回來,而地方上雖然對李曦不大待見,但到底也知道對方是京官,再加上那些校尉們也是出身京兆府,光是身上那股子傲然的勁頭兒,就讓他們這些地方上的人不怎麼願意招惹,所以最終倒是沒有引起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來。

只不過,如果情況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似乎這種自己的隨從與地方官吏們的衝突會漸漸變得不好控制。

因為這幾天的功夫,李曦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甚至已經有人敢於故意當著自己的面發牢騷了。找個時間問了高升一句——他是跟那些校尉們日常一處坐臥的,加上本事確實叫人不得不服,因此幾日的功夫,就與那些校尉們有了不錯的交情——高升到最後也只是說:“大人不像是長安出來的官兒”除此之外,再無他話。

對此,李曦雖然不至於還是簡單的一笑置之,卻也並沒有什麼表態和改變。

一直到十一月四日,當李曦等人在啟程返回長安的路上回到渭南縣的時候,事情才突然的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早在十月二十七日,李曦一行剛剛抵達鄭縣的時候,他那封請重修廣通渠以疏漕運的奏摺就已經發往了長安政事堂,二十九日,這份奏摺到了政事堂蕭嵩和韓休兩位宰相手中。

然後,因為玄宗皇帝早就發過話,李曦的奏摺要特事特辦,所以在兩位宰相看過之後,李曦的這份奏摺當即就被轉往戶部衙門,並且在當天下午,聯通戶部那邊看完奏摺之後的意見一起,這份奏摺就被送進了興慶宮南燻殿。

三十日上午,拿著玄宗皇帝批示過的奏摺,政事堂立刻商議重修廣通渠一事,這一次,連主管國庫的太府寺卿楊崇禮也前往參加。

玄宗皇帝的批覆很簡單,就一個字,準。

而一直以來關係都非常僵的蕭嵩和韓休,在這件事情上的意見也是出奇的一致——事實上,即便以韓休的耿介,也是根據事情的不同才會表現出來的,重修廣通渠以疏浚漕運通路雖然很費錢,但是一旦修成之後自然好處多多,身為大唐宰相,他還不至於就因為想要省錢而連這一點大局觀都沒有。而以蕭嵩的聰明,就更不會在這種玄宗皇帝擺明了要支援要辦的事情上跟皇帝頂著來。

所以這件事議到最後,雖然仍舊是有幾位官員,尤其是戶部的幾位官員提出了相當大的反對意見,但是,這件自從大唐開國以來曾經被商議過無數次卻最終都不了了之的事情,還是在一個上午的功夫,就被決定了下來。

十一月一日,玄宗皇帝正式下旨,由江淮轉運使司衙門主管,京兆府、華州府兩地全力協助,重修廣通渠。而且就在這份聖旨裡,李曦所擬定的重修方案和人員選派,也被全部認可,就明明白白的寫在了聖旨上。

當天下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