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跟張九齡一起成為宰相,這大大的出乎了大唐百官的意料。

當然,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從履歷上,都沒有人會質疑裴耀卿,畢竟此人開元二年就出任長安令,在長安令任上的幾年,他頗有政績,至今長安的百姓們提起他來,仍是對他當初在任時的舉措讚不絕口。而且在隨後十幾年的為官生涯之中,他歷任多地刺史,每一任都頗能留下一些政績,又曾為大軍武備,計賺契丹,堪稱允文允武。

所以,要說能力,他是完全有能力出任宰相之職的。

但是,他的資歷差了一些。

從頭到尾,裴耀卿雖然輾轉各地都是歷任要職,但是他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沒有絲毫在中央的為官經驗。

因此,在一開始宰相人選懸而未決的時候,雖然也曾有不少人考慮過他或許也會成為幾個候選人中的一個,但是正如韋縚對他的輕視一樣,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裴耀卿在資歷上的這一點致命缺憾而將他排除出名單之外。

要知道,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論資排輩都是一個誰都跳不過去的坎兒,在官場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前頭那麼多人排著隊呢,不少人都曾經是你的老上司,你說你能力強,人家能走到那一步,難道能力就比你差了?

但是呢,話又說回來,如果完全的論資排輩,合適的人選中,誰的資歷更老誰就上位,其他人繼續排隊,那還要皇帝做什麼?

玄宗皇帝雖然靡靡漸老,但是開元二十二年春天的這個唐玄宗,卻還並沒有成為後來那個難得糊塗的老皇帝呢,這個時候的他,大到天下,小到朝堂,鉅細靡遺都在心中,又是一貫的善於用人,他又豈會被所謂論資排輩的議論而卡住?

聖旨一經宣佈,爭論月餘的新任宰相人選的問題,塵埃落定。

此時畢竟是在朝賀之中,即便有很多官員聽到這個結果之後都是面帶詫異之sè,但是卻頂多也只能是三二好友之間交換幾個眼神罷了,除了剛開始因為吃驚而倒吸一口涼氣之外,現場只是稍稍的sāo亂了一下,便馬上恢復了平靜。

玄宗皇帝對朝堂的控制力,比之他的祖母武則天還要強大了好幾倍,就更別提一度被關中士族力量掣肘的太宗皇帝了。

可以說,太宗皇帝時期要任命一位新宰相,甚至都要獲得關中士族們的認可之後,才有可能正式任命,到了武后時期,一是因為武后的殺伐果決,對關中士族大力的打壓,二是科舉制的持續發展衝擊著門閥制度,為官場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所以她對朝堂的控制力要大了許多,但即便如此,她要推行什麼政令,還是會有不少大臣敢於公然跳出來阻撓,這一點,你殺都殺不乾淨。

但是到了玄宗時期,經過了二十年的掌控,哪怕是此前名聲極大控制力極強的幾任宰相,諸如張嘉貞、姚崇、宋璟、張說,在朝中也壓根兒就無法與玄宗皇帝抗衡。

到了眼下,更是如此。雖說為了新任宰相的問題,玄宗皇帝也曾一度遲疑,但那僅僅是出於他缺乏一個藉口而已,一旦這個藉口被他找到了,他的政令頒佈下來,舉朝上下,連個敢於站出來挑挑刺的人都欠奉。

裴耀卿資歷不夠?但是玄宗皇帝就是任命他出任宰相了!百官縱會有些背地裡的議論,但是聖旨宣讀完畢,沒有絲毫遲疑的,百官齊聲稱頌。

人群之中,韋縚臉上的苦澀藏都藏不住。

扭頭看看側前方站在第一排諸位皇族人物第一位的太子李鴻此時正低著頭,想必,他也應該是心中頗有苦澀吧?

壯士斷腕呀,連親兒子都說丟就丟開了,誰曾料想,卻居然被裴耀卿給摘走了桃子。

此時要說他心裡不恨裴耀卿,那是不可能的,但他畢竟是聰明人,聖旨宣讀完了大家一起行禮的當兒,他心裡稍微一理順,卻是馬上就明白過來:

陛下怎麼可能就因為裴耀卿抓了自己的兒子就任命他做宰相?肯定是在此前他就已經成為陛下心目中的宰相人選了。陛下又怎麼可能因為自己兒子的不堪,就跳過自己任命裴耀卿?主要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壓根兒就沒準備讓自己上去。

如此想來,裴耀卿那一下充其量也就是撞巧了而已,倒未必是存心。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次宰相的任命,讓他突然就嗅出了一股子很不對的味道來。

論能力、論威望、論資歷,自己即便略遜於張九齡,但是壓過裴耀卿一頭卻是穩穩當當的,但是卻會如此毫無懸念的落敗,原因何在?

答案就是,皇帝陛下不喜歡自己的權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