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還是魚躍龍門身價倍增,對於多數貧寒的考生來說; 就看今朝了。
客棧的掌櫃很會做事; 每個訂早餐的學子; 都會附贈對方一碗狀元湯。
狀元湯是用志遠、九節菖蒲、酸棗仁、熟地、天冬按照比例; 用水煮成; 這本是一副用來增強記憶的藥方,在這裡用了就是借其名頭的吉祥之意,當然,客棧裡這麼多考生; 大家拿到的湯,味道已經淡的不能再淡的了。
吃完早飯; 一堆人浩浩蕩蕩的往考場走,考場所在的街道; 早已掛起了燈籠; 衙差和軍士們腰間掛著佩刀; 來回的巡邏維持秩序。
依舊是考試專用的考場,那是一座佔地很廣的大院子,院子外圍看上去雖仍然完好,但已經非常的陳舊,據說這座院子在前朝就已經作為科舉專用之所。
葉信芳站在擁擠的人群中; 抬頭看到了院門上高懸的牌匾,上書:琉璋貢院。
這座考場不僅是院試的地點,也是舉行鄉試的地點。
門口分出了十二小隊衙差,搭建起小型的帳篷,按照各個府分別進行初檢,依舊是不准許帶入任何除考引以外的東西,葉信芳察覺這次檢驗比府試時更加嚴格,衣服幾乎全部脫光,連頭髮都散開接受檢查。
初檢完畢,照樣是唱保,這次作保的廩生又增加了一位,劉俊彥差點因為作保費放棄院試,最後還是葉信芳借的銀錢。
那考棚依舊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模樣,小小的,窄窄的,十分破舊。
葉信芳等人因為名次原因,坐的位置都比較靠前,但以各府學子按照排名交相穿插的原因,三人之間並不相鄰。
坐了大約半個時辰,就聽見不遠處突然一聲金屬擊打之聲,似乎是雲板,接著就聽見大門沉悶的關閉聲。
“閉門鎖鑰,靜坐待卷!”
有衙差前來發放考試用品,葉信芳看了下,依舊是筆墨紙硯,論質量似乎比府試時的還要差一些,答卷仍然是那種紅格子宣紙,卻沒有考題,葉信芳也沒有詢問,只先研好墨。
很快,他就看到數位衙差舉著牌燈巡視全場,身後兩位軍士高舉著一快大木板子,木板子上貼著考題,面向考生巡迴展示。
考題一出來,考場上便想起了此起彼伏的喧譁聲。
“肅靜!”跨刀軍士拔出長刀,高聲喝道。
考場又陷入一片沉靜之中。
葉信芳也不去想考題的荒誕,趕忙將考題抄寫在草稿紙上。
院試比較坑爹的是,草稿紙只發了兩張,與此相對應的,每場的封卷錢只收一錢銀子。
第一場一共有三道題,第一題照舊是帖經題,這是很常見的題型,就是古代填空題,給出首尾,空掉中間部分,這次考題出自《春秋》,沒有太大的難度,但中間留白的地方太多了,考驗記憶與書法。
另外兩道題就是標準的八股題。
第二道題還算簡單,題目是:君正莫不正。看著有點拗口,按照斷句是:君正,莫不正。而它的意思是,如果為君者正直了,那麼民眾就沒有不正直的。結合上下文語境,講述的是君主如何教化民眾。
葉信芳不過略加思索,就有了破題的思路。
而第三道題,簡直坑爹之極,題目只有一個字:二。
葉信芳看到的時候也差點叫出聲來,乍一看還以為主考官學政大人在罵考生們二呢。
但是古代科舉考試是有教科書的,考題再難也都在四書五經之內。而一般來說,這類題目分為兩種,長題和短題。長題是四書五經中選取一個長句作為題目,而短題選的是一個短句,比如“子曰”,這就是一個短題。
而這個單獨的“二”字,真的是喪心病狂了。四書五經中出現“二”字的地方,真的不要太多了。也許出題人自己也知道過分了,就特意點出出自《論語》。
但《論語》中出現過“二”的地方有十四處,什麼“周監於二代”、“賜也聞一以知二”……
葉信芳在十四處裡面一個一個的排除,最後確定為哀公對答裡面那一句:“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因為這一個“二”,在大多數版本的斷句中都是獨立存在的。
而這句話聯絡上下文,說的是稅收問題。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