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夜譚。
“夫人,我並非教書先生,對於創學育人並不精通,那日所言也只是提議,女學要辦下來,還得靠先生們參謀。”林巧雲低調收斂風頭,也給足了在場讀書人的面子。
可顯然,她這番商場上的謙虛,擱到一群自詡清高,不屑做作的人眼中,便成了胸無點墨,臨陣怯場的典範。
當下便有人站了出來,對女學觀點提出了質疑。
“林大嫂所說女學,莫不是要讓未出閣的姑娘跟男子一同學習,參加科舉?單說如今朝堂無女官,創辦女學,便是在浪費人力物力。”
“沒錯,三綱五常,男女有別,豈能在一起讀書識字,簡直是敗壞風氣。再者,男主外,女主內,連女子都來讀書了,家中活計,屆時一竅不通,豈不是亂了秩序。”
“在我看來,這創辦女學,根本就是異想天開,沒有任何意義。”
……
這些自小被三綱五常,男尊女卑洗腦的先生們,齊齊發聲,公然炮轟提出這一觀點的林巧雲。
林巧雲目光幽幽望向鄭氏,後者亦是無奈,“我有心籌辦,卻是無力說服,林大嫂,能不能踏出第一步,就看你的了。”
林巧雲直想翻個白眼,抽自己兩嘴巴,那天聊嗨了,把後世理論給搬上臺面,現在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眾人瞧著林巧雲與鄭氏面面相覷,沉默不語,皆是心中冷哼,女人果真是見識短淺,三兩句話就無言以對了。
從他們聽說女學開始,哪個人心裡都是嗤之以鼻,無奈鄭氏是院長,還是個女子,他們不得不將槍口對準了局外人的林巧雲。
打退了她,鄭氏自然就消了念頭。
林巧雲又豈會不知朝代如此,人心如此,不過話是從自個嘴裡說出來的,身為女子,看著這些男人嘴臉刻薄,句句話貶低女人地位,是佛心裡都有火。
她站起身,踏著步子緩緩走向第一個提出疑問的人,在對方不善的面色中,落落大方開了口,“這位先生所言,恐怕是有所誤會,所謂女學,乃是女子書塾,純粹的女子教學。至於入朝為官,我想先生誤會了讀書意義所在,識文斷字,乃為了明辨是非,不入朝堂,可以下海經商,為百姓做出其他貢獻,又豈是浪費人力物力。”
那名先生一怔,顯然被林巧雲前衛理念震懾,一時間鬆開了眉頭,有些反應不過來。
☆、626。第626章 因材施教
回顏莊的名頭,在青城走動的人,大多有所耳聞,女子經營,也專門服務女子,老闆更是繼鮑氏鄭氏之後的第三位鐵娘子。
若說鮑氏跟鄭氏背後有肖文這位青城府尹撐腰,那麼這位外鄉女子,一炮打響便更令人好奇。
這些窮酸讀書人一直帶著好奇跟輕視的目光在打量林巧雲,而後者卻當著悠悠眾口,鏗鏘有力,將上訴問題一一反駁回去。
“自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封王拜相,王昭君出塞,守衛江山安寧,這些女子無不自幼飽讀詩書,於危難之際不拋棄,不放棄,自立自強,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朝中局勢不穩,若有一日,家家戶戶都要抽出男丁,上前線打戰,家中便只有這些老弱婦孺,你們當真以為僅靠會納鞋縫衣服,就能拉扯一家子度日的嗎?”林巧雲每說一句話,每走一步路子,無不吸引著眾人的目光,思及當下時局,已經有部分人心生動搖。
誠然,他們一輩子讀書,考中科舉,又回來教書,窩在書塾之中與世無爭,既定的路線便是培育這些孩童去入朝為官,卻忘記了天下大勢,抽壯丁上前線打戰,這並非是天方夜譚。
林巧雲一一掠過眾人的臉色,見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擰著眉毛,便唇角一勾,繼續道:“當然,我並非倡導女子放下女紅,女學創立,自然可以因材施教,將女紅,禮儀,讀書一併教導,將女子培育成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賢良典範。”
“好,好一個因材施教。”人群中,不知是誰道出這一句,落座於後方的一位年輕先生激動站起身,憋得面色漲紅,“我幼時喪父,上有五個姐姐,這一身功名,全靠孃親與姐姐們一滴血,一滴淚為我帶來。可惜,當我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卻只能見到母親垂死病中,姐姐被迫嫁給糟老頭子,只因供養我這份功名。若是,若是姐姐們但凡識些字,給我去封信,我也不會讓她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說道後來,男子幾乎泣不成聲,哭聲壓抑低沉,卻震撼人心,令人心下久久不能平息。
鄭氏捏著帕子,亦是兩眼抹著淚,起身趁勝追擊,“諸位,若是覺得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