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多認得幾個字,連一篇文章都背不出來,怎麼當夫子喲?這不是讓人笑話麼!
商錦秀微微一笑,她早就猜到李廣財肯定會驚訝。這時候的學子學習的都是聖賢書,可沒有專門學賺錢的。商人雖然地位比以往提升了些,但還是被文化人不齒的。
商錦秀覺得吧,這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心理。文化人就算入了仕途,每年的俸祿也少得可憐。沒有入仕途的,就算有朝廷的補助,日子過得也非常清貧。就算投靠大家族給人當幕僚,偶爾得點賞錢,又能有多少?
可是那些大商戶寫不來錦繡文章,卻能賺大筆的銀子,吃山珍海味,他們能不嫉妒嗎?
不過,商錦秀並不在乎。這些人要怎麼想是他們的事,她如今開設族學,就是單純地想培養心腹,選擇她的,她必然會好好培養,那些不願意選的,她才懶得管。
商錦秀走過去抱著李廣財撒嬌:“外公你就同意了吧?我又不是想讓您去教他們寫文章,就是教他們怎麼賺銀子,這可是您的專長,您肯定能勝任!”
李廣財聽明白了,他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讓他們給我當學徒?不過,他們會願意學嗎?而且,你就不怕他們以後過河拆橋?”
ps:
這一章交代一下,下一章再拉時間進度。女主和女主爹開始收買人心培養心腹了,吼吼吼。
正文、219 族學(補更)
這時候的書院不會教學子怎麼經商,可外頭各行各業都會收學徒,好把本事傳下去。他最開始,也是給人當的學徒。只是收學徒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收的,有講究。除非自家人,壓箱底的本事都不會教。
李廣財明白了商錦秀的意思,他就是有些顧慮。一是擔心商錦秀這麼多元化教學會惹人非議,不被人接受,二是擔心那些人過河拆橋。他倒是不怕有什麼損失,就擔心商錦秀傷心。
在李廣財眼裡,商錦秀還是個小孩子,是需要被細心呵護,捧在手心裡寵愛的。小小的年紀,何必費心這些事兒呢?他想著想著,就忍不住埋怨起女婿商士功來,琢磨著這個鬼主意是不是商士功想出來的,只是沒臉提,所以才哄騙了商錦秀過來。
可這麼一想他又覺得不對,商士功會想到辦族學培養心腹,可開設多元化課程,教學子經商,他那個古板的性格絕對做不出回來!
他沒猜錯,商士功確實做不出來。他雖然也意識到了經濟的重要性,可他畢竟是念著聖賢書長大的,哪裡會想到教學子這些?
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可是很高傲的!
不過商士功雖然沒想到,商錦秀跟他解釋了之後,他卻也意識到了這些內容的重要性。六藝要教,其他的一些只是也應該選擇性學習。
李廣財因為有了疑心,就故意試探著問商錦秀:“秀兒,你為什麼想讓我去當夫子啊?你真覺得有人願意跟我學?”
商錦秀重重地點了點頭,她可是都打算好了,李廣財要真去學,那到時候她也要去聽聽課。雖然她前世學的工商管理,也看了不少書,可畢竟時代不一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自然有不同的規則。更何況。李廣財能從一個小小學徒攢下偌大家業,必然是有大本事的。
她認真地說道:“外公,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才能,並不是寫文章考科舉才是唯一的出路。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寫不出好文章,未必就不能在別的方面有獨到的天賦。我這麼做,就是希望能挖掘出他們的天賦,幫助他們一展所長,不必一輩子渾渾噩噩地綁死在考科舉這顆歪脖子樹上。”
李廣財聞言就沉默了,他的心狠狠地顫了顫,原本心中的一小塊陰霾,突然就消失了。當年他和商有德是一對好兄弟,兩個人一起唸書。可惜商有德很聰明,唸書厲害,一篇文章看過就能背下來。他卻笨得很,總是不開竅。
那時候家裡其實很窮,爹孃咬著牙送他進了書院。實在太過勉強。他看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就離開了書院,去給人當了學徒。
為了這件事,他爹狠狠地揍了他,差點把他給打死。他也知道他爹苦了一輩子,就指望著他能有出息。後來他雖然日子越過越好,周圍卻也時常有人說閒話。覺得他退學太可惜,太不懂事,還是商有德有出息。
聽了太多這樣的話,他心裡自然就有了心魔。他努力學東西,想要證明自己,後來終於給他攢下了一份大家業。讓家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反倒是學習很好的商有德,日子過得很不順心。他把商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