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倚仗的,卻是一個內亂頻仍的國家。在這樣的情形下,外交官們有他們的苦衷與尷尬,要與民眾真正有所溝通,何其不易!
第三卷大愛真情第三十八章
笑了笑,答應著,駱羽杉收拾了桌子上的檔案書報,陪了譚少軒回房。最近譚少軒每天回來都頗是疲倦,駱羽杉便讓廚房煲下一些湯水給他。這個少帥不容易,自己能幫上他的也沒有多少,能盡力的地方又怎會不做到盡善盡美?
次日一早,譚少軒又是早早起身。最近因為全國性的抗議活動一直在持續,所以各國列強對南方軍政府強硬收回海關餘款的反對行為,稍有收斂,於是譚少軒藉機又密令扣留了四次,合計總額近三百萬元,各國列強大為不滿。
譚少軒卻留了個心眼,執行這一行動時,故意對英國海關款項一動未動。這下,日本人起了心思,上次“嵯峨”號爆炸、英國對軍政府幣制改革的積極主動等,本已令日本人心存疑惑,這次海關餘款一事,似乎更是說明,英國與軍政府之間已經有了某項秘密協議,所以,一時間,英日之間的關係頗為微妙。
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中,南方軍政府藉助民間的反日、反帝情緒,召開由軍政府和各國列強共同參加的關稅特別會議。在會上,南方軍政府代表宣讀關稅自主提案,要求在關稅自主之前,對各進口貨物加徵關稅。
雖然會議的預定目標沒有全部完成,但是美英等國在會議結束時,卻不得不承認中國應該“享有關稅自主權”——雖然該自主權不能立即生效,但是無疑,這為爭取關稅自主的奠定了一個前提和基礎。
這時,南方軍政府財政部正式簽發《幣制改革緊急令》,正式啟動幣制改革。
一個國家對別國的貨幣支配權,主要有兩個標誌,一是該國的貨幣與自己的貨幣掛鉤,取得固定的外匯比價,以抓住該貨幣的價值聯絡;第二,是把握該國貨幣的海外準備金。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磋商,南方軍政府的法幣宣佈正成與英鎊掛鉤,而又以美元為海外準備金。這樣就等於英、美兩國平分秋色,共同享有了法幣的支配權。
於是,為了此支配權,英、美兩國對南方軍政府的一些行動,開始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援。另外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明顯的妄圖獨佔的行為,英美兩國都很反感,於是有選擇性的站在了軍政府一邊。
日本對南方軍政府的幣制改革深惡痛絕,認為這一改革是“對日本的公開挑戰,日本或許要採取適當的措施。”表示“將不與新貨幣合作”,日本駐凌州公使館發表宣告:“對南方軍政府此次幣制改革,斷然反對。”而日本軍部也宣告說:“帝國對此不能漠視。”
對於英國,日本政府認為中英已經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有此“對英國在南方軍政府的幣制改革上所提拱的意見和協助特別感到討厭。”當美國大量收購中國白銀,以美元支援軍政府的新貨幣時,日本《朝日新聞》作出反應:“美國已經用一種有害於日本的方式大大鞏固了南方軍政府的經濟局面。”
幣制改革命令公佈以後,日本開始出動軍隊極力阻擾白銀的運輸,不準兌換法幣。浪人更是在日軍保護下,在北方各港口進行大量的白銀走私,以破壞南方軍政府新幣的發行。更有甚者,日本政府指使日資銀行在凌州公然組成銀行團,發行價值十萬無的日幣,在日商聚集的地方流通。這種無視中國主權的行徑,激起中國工、商、金融各界的極大憤怒,軍政府迅速發出照會,日本公使館無奈將日幣收回。
因為有利可圖,這時凌州的各種證券交易所已經紛紛成立。日本商人為呼應其本國在華的資本擴張,操縱證券市場,利用治外法權,搶先在凌州設立取引所(交易所),此舉對華商刺激很大。於是,股票商業公會經農商部批准改組為凌州華商證券交易所,接著一大批證券交易所成立。
“五四”運動爆發,中國上下抵制日貨,加之多家華商交易所相繼設立,日商取引所營業成績並不理想,交易極為清淡,拖了幾個月自動停業清理。抵制日貨的行動在持續,日本商人在華設立的很多工廠紛紛倒閉,火柴廠、水泥廠等根本沒有生意,不得不收攤,一時間,日本的經濟擴張行為受到極大遏制。
在此狀況下,日本政府認為不得不強力出擊,給南方軍政府一點顏色。而崇尚軍國主義的那些軍官,更是躍躍欲試。但日本,暫時也不想有主動挑起戰爭的惡名。於是,南方軍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有心要煞對方的銳氣,他們都需要一箇中介或是一個橋樑來完成這一行動。
有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