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6部分

同故交門生,往臨湖州去開辦書院去了,還放出話來,說要與周夫子一較高下,將來書院各項都要比試。

而各地退隱的名士大儒、書生學子,也紛紛往湖州和臨湖州兩地趕來,有的是為了研討學問,有的是來求學。

張楊告訴張槐。要他聯合下塘集的富戶籌集資金,但也不必與人攀比,只除了藏書樓要建牢固結實一些外,餘者仍然以簡樸適用為主。究竟書院的名聲還是要看何人教授、應讀學子將來的成就和講學風氣等各專案,不是建築豪奢就能成的。

張槐和青木晚間商議此事時,叫菊花聽見了,她腦中靈光一閃,心道,前世那些花樣翻新的捐助方式和炒作手段倒可以借來一用,於是。如此這般地跟槐子和青木說了一通話。

於是,槐子擬了個條陳徵詢了張楊意見後,隔日下塘集就傳出了一條訊息:青山書院面向下塘集民眾集資,凡出錢者,按各村分列,將名字刻在石板上,豎立在書院門口,供往來人眾觀瞻。

這捐錢也是有規定的。最高不得超過兩千兩,最低十文錢也可,都是當地百姓的一份心意。外地人想捐還不要呢,除非捐書籍筆墨紙張,那個另外算。

訊息散播開來,那些捐錢的人都瘋了。

有錢人就不說了,最高只能捐獻兩千兩,也沒法子;中等人家則湊錢也要捐兩千;差一些的老百姓幾兩到幾百兩也不知多少,充分地展示了下塘集這幾年的發展實力;鄉村的莊戶人家殺豬賣雞地湊錢,有一兩的,有五百文的,竟然沒有一家人只捐十文錢的。

當然。也不是個個都有錢了,於是這兩天集上就呈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凡是說賣雞賣糧湊錢捐建書院的,那東西很快就被人給買走了,根本就沒人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