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一見。無怪乎一曲傾君,一舞傾城,名動天下。

端量眼李琮、李琬、李璲,江采蘋佯裝不識三王,美目流轉向李隆基。反觀李隆基,見江采蘋來,貌似開懷不少,拊掌步下御座。

見狀,李琮、李琬、李璲才不卑不亢的異口同聲禮於先:“慶王(甄王、儀王)見過江梅妃。”

環目李琮、李琬、李璲,江采蘋看似有點慌措:“嬪妾不知陛下正與太子殿下以及諸王在殿內商議政事,未經允傳,徑自入殿,嬪妾”

“無妨。”李隆基執過江采蘋玉手,全未介懷,反而安撫道,“自愛妃入宮迄今,尚不曾與琮兒、琬兒、璲兒見過面,今日來得正是時候,省卻朕事後再行帶其等至梅閣一作參拜。”

論年歲,時,江采蘋年方二十有二,不光李琮、李嶼年長於江采蘋十餘歲,就連李琬、李璲亦已近而立之年,有且只有李椒年少於江采蘋不足七歲,長幼有序,尊卑更不容僭越,老兒少母,不可避免有分尷尬使然。

“未等見陛下退朝移駕梅閣,嬪妾備了幾樣茶點,熬了糯米百合粥,一併拿來。時氣漸涼,陛下勤政,也當以龍體為重。”江采蘋嬌赧的抽回手,素顏染上一抹酡紅,示意雲兒呈上食盒。殊不知,依依垂眸的一剎那,卻是百媚生,撩人心懷。

雲兒手中的食盒一盛上,一殿飄香。李隆基的食慾登時一提,高力士看在旁,遂適時步向前:“老奴這便去傳膳。”

李琮三兄弟面色各異,站在下未置一詞。江采蘋盡收於目,自知三人是心繫劉華妃一事,自己母妃的陵墓被人盜掘,身為長子,憂忡吃癟是一回事,大凡孝子,幾人有閒情雅緻宴飲,寢食難安本即情理之中的事。

“不擾陛下與太子殿下議事,嬪妾先行告退。”高力士前腳才疾奔出門去,江采蘋未多言,轉即請退。儘管是為劉華妃一事而來,但此時也須有自知之明才好,李隆基既未說提,又何必自討無趣。倘若為此讓人誤以為有干政之嫌,反卻不美。

江采蘋正作備禮退時分,但聽李隆基負手道:“愛妃不必急於離去,朕與太子、慶王非在議政。”

江采蘋故作詫異之色抬首凝目李隆基,眸稍的餘光卻留意見李琮的臉色倏變,李琬、李璲兀自面面相覷在原地,全像極未料及李隆基竟有意與江采蘋商酌似的。

“時,梅妃執掌鳳印,打理六宮”環睇李嶼、李琮幾人,李隆基踱了兩步,龍目微皺,頓了頓才又沉聲道,“華妃一事,實也為後。宮中事。”

李隆基無需道白,明眼人皆聽得明懂,日前李隆基之所以隱秘下劉華妃之事,其實意在顧全大局,不希引生騷動,弄得宮中人心惶惶。現下李琮、李嶼等人均已專程入宮,劉華妃的事已然隱瞞不下去,宮中原本就藏不住秘密可言,頂多瞞得了一時罷了,既如此,反不如趁早曉諭示下,以便及時杜絕流言致變。

正文 第282章 事敗

劉華妃一事,雖說江采蘋已有所耳聞,不過,為免讓高力士落不是,江采蘋不得不佯作不知情。

李琮、李琬、李璲三兄弟倒未在人眼前捶胸頓足,照現下的情勢看,眼下並不是嚎啕慟哭的時候,當是儘快抓獲那幾個盜墓賊為上。百善孝為先,唯有如此,才可祭慰劉華妃在天之靈。

李嶼、李椒父子二人俱是泰然自若,劉華妃墓葬被人盜掘,對其等來說,可謂一記警鐘,不無慶幸,楊貴嬪的陵墓並未與劉華妃葬於一處。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陛下與太子殿下、慶王,可有良策?”環目殿內諸人,江采蘋不疾不徐步向李隆基。此時心下實與李嶼父子一樣,多少有些暗幸武婉儀也未厚葬於城東土原上。

“朕已命京兆府、萬年縣合力搜捕盜賊,嚴守各城門,凡出入馬車,一律嚴查。”李隆基步上御座,顯是有分煩乏。

礙於諸位皇子、皇孫在,江采蘋不便當眾替李隆基拿肩搡背,於是倒了杯清茶奉上:“嬪妾有一言,不知當講與否?”

“愛妃有何妙計,但說無妨。”李隆基微霽顏,龍顏稍緩,當年冬衣一事便多虧有江采蘋的錦囊妙計,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不但解除安北一帶戍邊將士的寒疾,更促成一樁良緣。後。宮中事,亦是江采蘋措置裕如,這兩年眾妃嬪才一團和氣,方有今下的安寧之日。

李嶼、李琮不由看向江采蘋,劉華妃的事。眼下正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只不知江采蘋能有何妙策。

反觀江采蘋,淺勾了勾唇際。低垂臻首道:“嬪妾不過一介女流。哪兒有甚麼妙計可言?陛下莫打趣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