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為表當日在花萼樓宮宴上,安祿山的無禮衝撞,楊玉環也確是當仁不讓的自請出面為哥舒翰送行,且是以安祿山這個義子的二孃的名由伴駕在城門上為哥舒翰一干人等餞的行,而非是以寵妃的名頭盛裝出行。
至於安祿山,倒未急於回返,三天兩頭兒的進宮,一如年前那段日子裡出入宮闈,倒未再夜宿南宮過,而在此期間,楊玉瑤竟也出奇的安分的很,在楊玉環回宮前後都未再闖宮覲見,只聽說虢國夫人府上也十為安靜。日前的宮宴上,楊玉瑤姊妹三人都未出席,連楊玄琰亦稱病未拜,楊氏一族中,除卻楊玉環有且只有楊國忠一人在座,當日不曾多思忖,事後想來才令人覺得事有蹊蹺,一時半會兒但又無從查悉。
眼看明日就是上元節。彩兒從一早兒就拉著個臉也不知在嘟囔些甚麼,月兒不耐的仔細一聽,才知彩兒竟是在抱怨這幾日不得出宮,想是今歲又鑽不了空子混出宮去也賞一賞城內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景,自打進宮為婢,宮外那些稀鬆平常又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平淡無奇的小熱鬧似乎早就一去不復返了,有時還真叫人懷念,尤其是在逢年過節時候,宮中雖說也操辦宴饗助樂,一年年下來。卻也有些乏味單調,反卻越發懷念早年在宮外爭先恐後擠在人堆裡看熱鬧的那種心情。
事易時移,有得便有失。淡淡的落寞,悲秋憫月似的,難以言喻。
“娘子,廣平王妃帶著小郡王在外候見。”
午憩過後,江采蘋獨坐妝臺前。正對鏡梳妝,聽月兒入內通報,立時好心情的起身傳見。彩兒百無聊賴的侍立在旁,亦隨從江采蘋轉出珠簾。
一見江采蘋出來,沈珍珠步上閣階,連忙緊走了幾步。見禮道:“妾見過江梅妃。”
“不必多禮。”江采蘋抬手虛扶了把沈珍珠,示意彩兒奉茶,頷首輕撫了下李適的髮帶。
沈珍珠進宮。時帶李適在身邊,每回來梅閣禮拜,李適也多跟在身邊,都道一回生二回熟,李適自小在襁褓中時好似就與江采蘋極親。在其洗兒禮上,才那麼丁點就會半眯著一隻眼衝江采蘋咧嘴笑。一晃十年,而今也快長成個小小少年,那身量卻隨了沈珍珠,有著江南的嬌俏之姿,這兩年個頭也未竄高。孩子多大都是孩子,江采蘋又是看著李適從小長大,那種情愫,溢於言表,是以在江采蘋面前,李適從來也不忸怩,許是自小就不長在深宮高牆之下,王府雖也是深宅大院,至少不比這宮中處處爾虞我詐,而李適自從迎娶了沈珍珠,這十多年亦再未納妾,對於李適自也格外疼寵,故而李適身上也看不見太多的老成。
黃口小兒,本也該無憂無慮的成長,但不知為何,每每看見李適一臉的燦爛,江采蘋心下總泛著針扎般的疼惜,許是一早就知曉,它日李適也會是這大唐的一代帝皇,生在皇家,心機是不可少的,一個人不會耍心計無疑也就沒有前路可言,但在廣平王府的保護下,不得不認可,李適卻是個例外,然而,是福是禍卻是難斷。尤其是每當忖及來日裡的那場不可避免的大動亂時,江采蘋總會憂心忡忡的放心不下很多人與事,比方說沈珍珠,據後世史載,唐代宗的這位沈皇后,就是在那場戰亂中一夜間失蹤,及至其與沈氏的獨子——長子李適繼承大統,終其父子二人一生,遺失天下,亦未能找尋見母妃。
彩兒奉上茶,見江采蘋凝著李適,貌似出了神兒,忍了忍還是忍不住撲哧一笑:“娘子見日裡唸叨小郡王,今兒個王妃帶了小郡王來了,娘子怎地也不知讓人看座?”
江采蘋略略斂色,瞋目彩兒:“屬於嘴快!”旋即莞爾示下看座,沈珍珠忙答禮,這才牽著李適的手坐下身。
月兒端上幾樣茶點,彩兒一看其中竟有一盤糖梨子,又故作氣哼哼的撇嘴道:“娘子便是偏心!怪不得昨兒個不允奴吃,想是留與小郡王吃食!”
“你這丫頭,今兒怎地這般話多?饒是本宮平日裡慣的你”江采蘋美目流轉,凝眉嗔向彩兒,含笑看向沈珍珠,“莫以為意,府上一切可好?”
沈珍珠垂首帶笑,欠身禮道:“勞江梅妃掛懷,一切安好。”
江采蘋端過茶盅,卻聽彩兒又在一旁酸不拉幾的嘰咕道:“唉,娘子今兒個是樂呵了,廣平王妃、小郡王都來了,可有的人道體己話了!奴怎地便這般命苦”
江采蘋凝眉睇睨彩兒,心知彩兒是在沒話搭拉三句,當著沈珍珠之面越說越不像話,剛欲呵斥兩句,但見李適挑著眉看向彩兒,已在先聲發難道:“你這丫頭,主子面前,豈可如此刁苛?好一張利嘴!”
江采蘋微微一怔,看著一副小大人架勢的李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