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官軍使用的紅夷大炮,氣勢上差了不只一星半點,就更加不要說北京城的那幾尊動輒近萬斤的“神威大將軍”銅炮了。所以,墳當時也沒有在意,命人一塊送到了前線。不過,他沒有想到,那幾門炮雖然相貌“嬌小”了些,威力卻極為強悍,已經大大超出許多官軍將領的認知,一兩炮就能轟塌城牆。只是可惜,這些火炮的炮彈少了點兒,沒打幾發就用光了。所以嚐到了甜頭的前線將領立即就用八百里加急快馬向嘉慶上了摺子,要求多多支援這種火炮,反正這炮也不大,最好能來個幾百門,炮彈也要大量的配合。而直到這時,嘉慶這才知道,這種新式火炮雖然氣勢不怎麼樣,製造起來卻麻煩之極。不光炮彈採用了一種名叫苦味酸的烈性炸藥作為膛藥,炮管本身還是何貴派人聯絡了廣西巡撫,在廣尋摸了兩年多才找到地一種新式金屬與鋼鐵混制而成的合金,何貴將之命名為:錳鋼!只是有些可惜的,因錳礦石目前開採有限,再加上制炮的時候用於試驗合金,錳鋼炮總共才製成了五六門,何貴一下子拿了一半到北京去,已經夠大方了,短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再弄幾門出來。
另外,錳鋼的技術還不成熟,何貴也是為了前線官兵著想才急匆匆把炮運過去地,現在呂宋留下地那道門,都是試射效果不怎麼樣,說不定還要回爐重鑄的。倒是炮彈方面還可以考慮考慮不過呂宋方面地“專家”也沒有忘記提出警告:**的時候要小心,這炮萬一炸膛,那可就是一死一大片!
可是,嘉慶的關注好像也把何貴的心氣兒給提了起來。接到嘉慶的聖旨,運送了一批錳鋼炮炮彈回到大陸的同時,何貴再次讓人又上稟嘉慶:在嘉慶三年春節的時候,南洋爪哇島一帶盤踞的荷蘭殖民者勾結婆羅洲本地土著,對由大清國臣民建立,並且早就被朝廷納為藩屬的蘭芳國發動了襲擊。而當此時,蘭芳國總制羅芳柏剛剛去世,蘭芳國上下群龍無首,所以,基於保護藩屬國的考慮,呂宋方面出兵支援蘭芳國,對造反的土著兵以及荷蘭人進行了打擊。此戰歷經兩個多月,共殺敵萬餘,俘土著士兵超過四萬。荷蘭殖民士兵一百餘人。如今,蘭芳國上上下下都對朝廷感激萬分。要不是先前朝廷就曾經有過旨意不會收攏蘭芳國,那個新任地蘭芳國總制就要帶著全國數萬原大清子民與數十萬國內土著重新歸入大清旗下了。可即便如此,蘭芳國的感恩使團也已經在北進地路上了。[無敵龍會員老劉手打整理]
不過這些只是其次。一個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小國而已,比越南、暹羅、緬甸這些地方差遠了,嘉慶也並沒有放在心上。嘉慶感興趣的是何貴在呂宋大鍊鋼鐵。鼓搗出來什麼錳鋼炮跟新式火槍之外又弄出的一種“沒艮口炮”。據說這東西還是何貴偶爾跟士兵們交流的時候聽某個不懂火炮知識地小兵蛋子瞎說,說什麼大炮不就是個管子麼之類,結果靈機一動,讓新建成的軋鋼廠弄出一了一個大鐵管,管口足有一尺。之後,又讓人弄出了一種炸藥包反正,零零碎碎的也沒多少複雜地東西。可就是這東西,炸起來的威力巨大,聽說光是爆炸的聲音就能活活震死人。在平安婆羅洲土人叛亂的時候,這種炮被大量運用,說是往往一兩炮下去就讓幾千土著投降,就是荷蘭人的石堡也擋不住。
如此威力巨大兼且製作簡便地大炮自然讓嘉慶心癢不已。如果真的方便,那可就是平叛的利器啊。射程近也無所謂,只要比弓箭遠就行。所以,他也沒耽誤,也沒有問何貴為什麼上一次不一起送過來幾門。只是立即派人去呂宋向何貴要技術。
順便,念在何貴弄出這麼多東西,且呂宋也不安穩,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跟人動武,他又賞下去一個“兼領兵部尚書銜”。
不過,除了武器方面,何貴在奏摺還另外提了一些東西。比如說什麼婆羅洲全島面積有半個新疆那麼大,而且地域富庶,物產豐富。如果大量開發,絕對比江浙兩省要強,再加上同樣富庶的呂宋所以,何貴請求嘉慶,准許大清百姓前往呂宋與婆羅洲定居。一來,可以用巨量的土地來緩解國內緊張的土地供需矛盾;來,呂宋與婆羅洲等地土著甚多,數量遠勝當地的大清子民,且多未開化,性情也屬見利忘義之徒,極易翻臉。如今大清強勢也就罷了,但長此以往,又有西洋各國從中搗鬼,這些人反反覆覆,最終消耗的還不是大清的國力?萬一哪一天南洋總督衙門置不當,讓西洋人或者土著又把這些地方佔了去,大清的東南沿海不又重新暴露出來了?所以,最好地辦法,就是大量移民,讓大清子民在南洋的人口中佔據多數。
可以說,一開始的時候,嘉慶對何貴的這份奏言是感覺不太爽的。因為,嘉慶覺得何貴有些恃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