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的險實在太大,一旦後路被僱傭軍封死,三艘航母將會困死在裡面,那片狹長短小的海峽就是一個天然的堵截堡壘,不用別的,沉上一些破舊貨輪就足以阻擋巨大的航空母艦透過。
六萬海軍陸戰隊登陸之後便向阿布扎比行進,匯合那裡的五萬聯合軍隊,十一萬人沉兵在阿布扎比,即可以保住這個戰略要點,同時還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地面部隊開進科威特。
敘利亞,十五萬的陸軍已經準備登陸,十五萬的陸軍會暫時集結在敘利亞,如果有機會,他們會是第一批進入到伊拉克的聯合軍隊士兵。
同時這十五萬人對埃及的僱傭軍也能起到威懾的作用,僱傭軍現在只在埃及和葉門佈置有兵力,伊拉克本土始終沒有派出過一兵一卒。
最關鍵的不止還是第三個戰區,聯合軍隊的空軍戰區,義大利,希臘以及敘利亞聯合軍隊都佈置了空軍防線。一千多架各式戰機可以在任何時間對伊拉克或者埃及的僱傭軍發動襲擊,嚴密的空中戰網防護對僱傭軍也是一種施壓。
無論僱傭軍的空軍有多麼的強大,可僱傭軍的空軍畢竟是新生不久的軍種,戰鬥機數量上也遠不如聯合軍隊,真正的空中硬拼起來,僱傭軍實際上還是吃虧的。
第390章 新婚禮物
聯合軍隊的佈置處處帶著小心,這樣的佈置穩重是穩重了,可他們也全部被僱傭軍給拖住,無法全力去幫助科威特驅趕伊拉克。而此時的薩達姆已經藉助僱傭軍為他爭取來的時間再進一步加強對科威特的全面控制。
戰爭最終如同專家預料的那樣陷入了僵持的階段,儘管十三國政府不願意出現這種結果。
僵持的戰爭只會繼續抬高國際原油價格,並且會讓國際原油短期之內降不下來。在眾多國際大鱷們的努力下,十三國政府即使不甘心出現現在的局面也無可奈何,現在的吳庸已經不是一個人在作戰,他的背後出現了一批強而有力的支持者。
身在南非的吳庸對目前的狀態非常的滿意,八萬僱傭軍在葉門的開銷也不小,埃及那邊緊張的局面也會增大他的開支,可和這次戰爭中獲得的利益相比這些都變的微不足道。如果有可能的話,吳庸甚至想要國際原油的價格一直保持在這個數字上,那吳庸每年所能創造的財富就會多出好幾倍來。
另外,還有一件讓吳庸所沒有想到的收穫,那就是穆斯林世界對吳庸態度的轉變。
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事情無論怎麼說都是他們的內政,阿拉伯世界的人是贊同這個觀點的,十三國政府再次介入到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並且悍然爆發第二次海灣戰爭,這讓世界上所有的伊斯蘭教徒對十三國的霸權主義都生出了反感。
和上一次的海灣戰爭不同,這一次他們終於出現了一位救世主,僱傭軍對伊拉克的強力支援讓吳庸迅速獲得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好感。
體驗的最直接的便是在非洲,非洲很多國家都把伊斯蘭教定位國教,比如埃及,蘇丹等國。吳庸和僱傭軍的這次行動讓大家都對他們伸出了大拇指,甚至一部分穆斯林提出僱傭軍就是他們守護軍的說法,要求大家都要愛戴僱傭軍。
再加上和平集團一直不停建造的和平小學,非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感受到了僱傭軍和和平集團帶給他們的好處。有僱傭軍在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不敢來欺負他們,他們能夠享受到和平的生活,有和平集團在他們的孩子能像其他人一樣獲得知識,以後不用像他們一樣來當文盲。
還有一點吳庸不知道的好處,那就是僱傭軍的軍中凝聚力變的更強。這次的作戰和對車臣完全不一樣,僱傭軍中有兩成多計程車兵都是穆斯林的後代,他們對吳庸和朱奇這次全力維護伊拉克這個阿拉伯國家心中都有著莫大的感謝和支援。
19號,針對聯合軍隊的佈置朱奇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葉門境內的僱傭軍又多派去了兩個軍,總兵力達到了十四萬,這十四萬人就駐紮在葉門境內,索馬利亞的空軍基地隨時可以對他們進行支援。
埃及那邊的空軍基地又多增派了兩百架戰鬥機,僱傭軍的空軍數量上不如聯合軍隊,但是綜合作戰力卻不差。最重要的是僱傭軍是在自己的大本營,很多先進的對空導彈可不是擺設,這還要多謝俄羅斯軍方的技術支援,這次為了讓僱傭軍鉗制住歐洲各國,俄羅斯可沒少下本錢。
20號,聯合軍隊對伊拉克再次發動了空襲,只是這次的空襲無論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比以前小了許多,這種程度的空襲對伊拉克並不能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戰爭被成功拖住了,雙方僵持在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