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兩朝出的文人大家最多,這和當政者寬鬆的政令有極大關係。上行下效,各地官員都紛紛挖掘人材。當官的心裡明白著呢,這銀子要撈,政績更要有,比起苦哈哈的修堤補路造橋啥的,遠不如選出一文才卓越的人材來,又長臉又省勁!
說起這選人材的事,柳府尹極是鬱悶,一直憋著一口氣!他任這個河間府尹也有兩年了,平日也算勤政愛民。大好事雖然沒有做啥,但魚肉百姓也談不上,官風挺好的。可是每次進京敘職時,總是得不到吏部嘉獎,時間長了,老柳就鬱悶了。
為啥鬱悶?你想啊力沒少出,卻老得不到誇獎{編外話:就象咱們新人寫文,編緝大大連眼都不瞅咱們,能不鬱悶嗎},沒有嘉獎,這職稱,房子,銀子就和老柳嗖嗖的擦肩而過!所以搞得老柳挺悶的。還好,吏部一個同期給老柳開了天窗,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這位高人和老柳同床共枕,咬著耳朵說了一夜,老柳心裡那個敞亮啊。好鼓不用重捶!老柳興沖沖的回家了。
就從這老柳就開始在河間府大搞精神文明建設,推出了一系列富文,養文政策。什麼福利啊,什麼雛鷹養成啦,總之傳達了一個蓬勃向上的資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政策是給力的,效果是顯著的。自政策推廣以來,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了大批的人材!老柳欣賞若狂,接連辦了幾期青年培訓班,但是!老柳悲哀的發現,他悲劇了,費盡心思選出來的不能說是不好的,但稱得上出類拔萃的真沒有!
其實不怪老柳,古人不說了嗎,這世間之才有十鬥,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