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天授。
可不是誰登基了,就真是天下人認可的君王。至少,那也要當了半壁江山的主人,才算的一個正統的帝王。
這樣的江山方得長久。若不然,急烘烘就上位了,那是要被史書上記了一筆的。
劉長石如今正是壯年,他的精力甚好。能上馬開弓,能下馬治政。既然心力甚足,何苦急了呢?
倒是君王的意思一透露,前線的將軍那是更加的動力滿滿。
東屠國可是軍功受爵的。這等軍功的爵位,太多人肖想了。
便是劉長石的三個弟弟,這一位君王都是給了機會,想讓親兄弟也是領一些功勞的。至少,是給了相關方面的差事。
鄴都城的王宮中。
劉長石忙碌了一天。他這位君王是真忙碌。
事實上,若說不想登基稱帝?那是假話。
只是,劉長石心中有數著。他是想熬了火候。治大若烹小鮮,不必要太急的。有些東西已經是囊中之物。
劉長石自然更要愛護了君權神授這個名聲。
天下,有德者居之。
這個德,可不是道德,而是德行。
天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
可同樣的,有時候大義的名份這一名旗幟,那也是要在手裡牢牢的佔領住。因為,這等重要的大義,君王不拿穩了,那會出亂子的。
“……”
擱下了手中的奏章,又是入了毛筆於毛洗上。
這時候的劉長石坐了御案後的椅子上,他是微微閉目養神。良久後,劉長石睜開了眼睛。那一份擺那兒的奏章,那是在那兒。
上面的內容劉長石當然知道。
這是一份秘奏,上面說的自然是龍衛司抓捕到了一直通輯的犯人。
那秘奏上,一個血紅的“殺”字,更是力透紙背。說起來,也簡單了。對於那一位曾經的高麗國和淑公主,這個如今被捕獲的階下之囚。
劉長石只是簡單的給了一個解決的法子。那就是送了敵人去死。
這不過是一件往事,解決後得了心安。劉長石想得更多的還是朝堂上的政事。大魏朝內的流民勢力,曾經他這位君王扶持起來的。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
那大魏朝的部族軍才會打了敗仗後,乾脆的往草原逃跑。為何不留下來,繼續的跟東屠國繼續作戰?
很簡單,大魏朝在中原的統治根基很薄弱的。
那些流民勢力其實更是已經燎原的大火。這等頭疼的麻煩,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劉長石的頭上。而事實就是劉長石並不打算了,給這些流民勢力太多的仁政。
至少,對於流民勢力的上層,劉長石並不打算給太多的恩惠。而那些捲入其中的底層呢?
劉長石同樣的,沒法子給了太多的恩惠。除非對方投降,否則的話,他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東屠國的利益上。
因為,這些見了血,已經銳變成了新軍閥的流民勢力,豈會認輸了?
這些起來造反的傢伙,那可是奔著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這了步的。至於那些沒奔著大好前途的野望著的勢力,早已經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動亂與撕殺中,盡數的淘汰掉了。
宣文十九年。
春。
劉長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勸進下,終於接受了群臣的賀表。
由欽天監算了吉日,劉長石這位君王親自圈定了日子,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稱帝。
瞧著似乎時間還要隔了一個夏季?
實則,朝中的重臣們都有默契。這是君王在給陸軍的大佬們以壓力。帝王要登基,何等的大事?
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
陸軍這等軍國利器,豈能不拿了大捷,以為君王賀嗎?
宣文十九年,秋。
一場大勝。
曾經的大魏朝疆域,東屠國已經佔了三分之二。
剩下來的那些疆域,不過早晚,全是東屠國的囊中之物。
八月初八日。
這一天,劉長石登基稱帝,改東屠國的國號為漢。年號依然是宣文。
其後。
宣文帝奉祖母劉王氏為太皇太后。
至於榮娘夫妻?
自然也是奉為太上皇、太上皇后。
至於曾經的付王后,更是被宣文追封為元后,付氏一族更是多有恩寵。至於三個弟弟,宣文帝也是多加恩寵,盡數的冊封了郡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