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娘想了想,沒拒絕了。倒底三子叔玉、四子季玉的年紀也確實不算小了。十三歲的少年郎啊,在這個時代裡,真是一個合適訂婚的年歲了。
至於說那位崔氏姑娘?
當初為何選了伴讀進宮,其實,那四位名媛淑女和家中親人都是明白的。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了。
有些事情有了默契,自然無需要再提。
“母后。兒子就是中意了崔氏的大姑娘。”劉叔玉表示了肯定。榮娘能如何?榮娘是親孃,她倒底是沒多想。
她只是望著三子叔玉,她非常認真的說道:“這是嫡妻,你要揩手共度一輩子的嫡妻。你確定了,就挑擇了崔氏的大姑娘?不後悔?”
劉叔玉笑了。
劉叔玉當然懂得,母后這是答應了。
“兒子就瞧那姑娘人好,當然,容貌更好。”劉叔玉就是這麼的膚淺,他第一眼瞧上的,就是人家崔氏大姑娘的美貌。
當然,不可否認,這第一眼是靠了外貌。可後來當了二哥的小跟班,多與那四位淑女接觸後。劉叔玉就是喜愛了崔氏大姑娘的榮辱不驚。
那等人淡如菊,那等明明氣質與容貌有些不一樣的驚豔感,讓劉淑玉一個少年郎是陷入了愛河。
爾後,沒給二哥當了小跟班,劉叔玉也樂意去姐姐劉玉娘那麼打了秋風。
總之,姐姐出嫁後,伴讀各歸各府了。劉叔玉就歸了失落了。
劉叔玉當然懂得四位淑女是給二哥的嫡妻備用人選。可他瞧上了,心頭掂記了,於是本著弟弟撒撒嬌,求一求兄長的態度。
劉叔玉在拿定了主意後,就是磨啊磨了兄長。
在蕭仲玉最初沒弄懂了三弟叔玉的心底想法,後來,那是弄懂了。蕭仲玉都是哭笑不得。
不過是父王、母后選中的嫡妻人選,又沒確定了是誰?
若是三弟直言,哪有什麼麻煩事情?
於是,蕭仲玉這一回來母后這兒時,乾脆就把弟弟叔玉拉拔來了。用蕭仲玉的話講,這是你娶嫡妻,不是哥哥娶嫡妻。
娶妻一事,關乎一生。肯定得劉叔玉自然去求了母后的恩典。
這不,事情就是如這般樣。劉叔玉在跟母后求到了心上人,自然是歡歡喜喜,滿面的春風得意。那等喜氣洋洋的情緒,怎麼都是掩飾不住的。
“好了,好了,叔玉是如願以償了。仲玉,你可比你弟弟年長三歲,你的婚事不能拖下去了。你瞧瞧,你祖母天天都念叨了你的婚事。”榮娘那是擱下手頭的茶碗,這會兒,挺是苦惱的樣子。
“仲玉,可不能讓母后天天被長輩給唸叨了。今個兒,給母后落個話。你關於嫡妻的人選到底怎麼想?”
榮娘問了實在話。
見次子仲玉似乎在思考了,榮娘又是補充了話,道:“母后不是想催你。可仲玉你真是老大不小了。那進宮的名媛淑女,你若真覺得不合適。大不了再選了你中意的?”
“可你得給母后實話,你到底要挑一個什麼樣的嫡妻?總要有個方向。”榮娘是給次子仲玉落了話,總之,要兒子給實話,莫要糊弄了她這個親孃。
蕭仲玉抿了一下嘴,又是鬆開。
在心中,這些年了,為何一直沒挑了嫡妻?
蕭仲玉更清楚,是他的心結在作怪。當初少年初心時,他愛慕了高麗國的和淑公主。那算是初戀的苦澀。
結果自然是不美妙的。
如今他哪還有什麼多餘的想法?他更多的不過是逃避罷了。
當初說是斷斬了孽障,可實際上,他多少年了沒走出來。蕭仲玉已經早早知道了,那一位和淑公主做了大魏朝的左丞相的後院女眷。
他也懂得,東屠國與高麗國之間的爭端。在半島上,這等地域裡,總要出現了真正的主宰。劉氏一族榮華富貴來自於哪兒?
是長兄掙得的。
是長兄於戰場拼殺,搏得的天大富貴。
享受了這一切的蕭仲玉豈會不懂的,他的一切榮耀,都寄於長兄的身上。
沐浴在大樹之上,天空自然就是大樹的樹蔭。蕭仲玉早不對嫡妻抱有太多的幻想。其實,蕭仲玉想一想,找一個溫柔的妻子,一個懂事的妻子。
湊合著過一輩子也挺不錯。
只要妻子是懂得孝順的,真正有善心的。似乎也便是足夠了。
“母后。兒子覺得韓氏的姑娘不錯。那一位給姐姐當伴讀時,性情最是敦厚的女子。”蕭仲玉最終按著他如今的想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