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各位王爺都是人精,看著成年的兄弟幾乎都是同樣的打算,自己拼了,沒準好處落在其他兄弟身上,誰都不願意吃這個虧,文昌帝就是鑽了這個空子,一舉上位。王爺們見事不可為,果斷帶著人手撤離京城,文昌帝不是不想斬草除根,只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放虎歸山後患無窮,他不會不知道,明知如此,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兄弟安然離去,他的心頭在滴血,卻絲毫沒有辦法。

文昌元年,五月末,意識模糊的仁泰帝拖拖拉拉大半年,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京城喪鐘長鳴,白幡林立,不管悲傷還是幸災樂禍,所有人臉上一片哀慼之色,裝也得裝出個樣子。

作為先皇的兒子,理所當然要進京為先皇送行。問題是,他們敢去嗎?他們不敢,這樣僵持下去對他們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先皇的過世使得文昌帝的兄弟不得不發力,頭七還沒過,各地便戰火四起。

季宣和收到徵兵令時,安王起兵才沒幾日。西林縣靠近邊陲,離硝煙挺遠。虧得之前甘肅邊境的草原部落損失挺大,不然甘肅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糟糕狀況。

百姓很容易被煽動,不管是誰起兵,至少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然不是正義之師,打起仗來就落了下乘。安王也不例外,藉口很好找,仁泰帝還在時,文昌帝就趁危登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全都佔了,安王自是要為先皇討一個公道。

其他皇子藉口都差不多,只不過是動動嘴皮子的事,現成的藉口誰不會用?

文昌帝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身邊官員謀士很多,隨便想個理由就能討逆。戰事一發不可收拾,周邊幾個實力明顯不如錦朝的國家也開始蠢蠢欲動,不趁著錦朝內鬥發動偷襲,他們要更待何時?一時間,錦朝疆域內到處都是硝煙,戰區內百姓苦不堪言。

戰爭一起,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停止,不是他們不想住手,而是一旦停火,最先遭殃的就是他們。亂世人命不值錢,將士只能守衛一方,他們顧不到的地方,百姓們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西林縣離戰線比較遠,打仗的訊息一時傳不到百姓耳中。這樣的時日不會長久,最終這些訊息會透過各種渠道被百姓獲知,只是或早或晚罷了。

季宣和作為西林縣知縣,是最早一批得知此訊息的人。徵兵令一出,離百姓知道甘肅起戰事的訊息也就不遠了。

西林縣位於甘肅中部偏北,只北邊面臨草原部落的威脅,其他三面一時半會還攻打不到這裡。一旦西林縣城都被攻佔,估計安王離敗落也不遠了。甘肅比較偏遠,文昌帝有些鞭長莫及,安王面臨的壓力比起封地離京城較近的幾個兄弟要小上很多。不說散落在各地的藩王,文昌帝也不好受。他既要面對各地的叛亂,部分由他控制的邊關還要面對其他國家的趁火打劫,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

到了這種時候,誰還管先皇的後事?與之相關的一切事宜都先暫停,等到戰事穩定時候再來告慰先皇的在天之靈。

西林縣附近的青雲衛所兵力被抽調了一半,剩下一半還是考慮到草原部族在一邊虎視眈眈,安王才沒有動。安王不可能抽調邊關的兵力,像西林縣這樣離邊關有些距離,離戰線又遠的地方就成了他抽兵的最佳場所。

徵兵的事刻不容緩,季宣和不敢耽擱,馬上派人去落實。這批招募的兵丁用來補充青雲衛所被抽調的兵力,西林縣有近一千的名額。西林縣是中縣,上回草原部族偷襲就損失了一部分丁口,如今總人數不足十萬,一下子要抽調近千壯丁,壓力不可謂不小。

虧得青雲衛所負責附近三四個縣的安全,不然要是全由西林縣來補充衛所被抽調的兵力,那就直接影響到糧食生產了。打仗打的是什麼?還不是靠將士、武器和糧草,有一樣出問題,這仗就很難打了。

新招的兵丁不能直接上戰場,必須先經過正規的訓練,不然也就只有成為炮灰的份。這是真刀真槍上陣的時候,安王約束力夠強,各衛所指揮使不敢在這個當口還想著吃空餉這回事,招兵那都是實打實的,之前的缺口也盡數補上。

眼下不是和平時期,多報一些名額不打緊,現在各衛所指揮使自是希望手下的兵丁越多越好,兵士多了,也就意味著他們實力的增強,也就能多一分存活的本錢,誰都不會和自己的小命過不去不是?

徵兵的事不用季宣和親自辦理,他只要分配好差役負責的範圍就好。百姓一聽到上面要徵兵,一個個人心惶惶,多少年沒這麼大規模的徵兵,突然間聽到這個訊息,不少百姓都蒙了。有安生日子過,誰願意過那刀口舐血、隨時都會丟命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