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服務,是男子一輩子最重要的一個成年禮。行過冠禮,就代表可以正式頂門立戶,上孝順父母祖父母,下撫育幼兒。事實上多數男子都是在冠禮前就已成親,冠禮不過是個象徵。饒是如此,冠禮卻必不可少,再窮的人家也會舉辦該儀式,只是過程精簡的不能再精簡,華美冠服就免了,隨意一件木冠就能頂替。平民百姓可沒那麼多財力弄這個,不忘行冠禮已經是守禮的表現。

季家雖損失了甘肅以外的田鋪,季宣和名下的財產並不少,他又是西林縣知縣,這個冠禮卻是無法避免的。那一日,西林縣大大小小官員差役,但凡和季宣和能搭上邊的都來了。季家在西林縣沒有親戚,紅白喜事皆無,底下人是想送禮也沒地方送。年節官員送禮有約定俗成的送禮規則,就算想巴結,也不能太過明目張膽,破壞規矩事小,引起反感反而不美。

賀禮接收由邱伯總領,即墨協助,邱成邱霜和竹意則是跟著邵雲辰後面負責招待賓客。賀禮只要不出格,邱伯一律收下,這個時候不收可是非常令人難堪的事,退禮也該在儀式結束,宴席之後,賓客退場時當面返還。

太過貴重的賀禮,若只有一件,那隻能全部返還,收到退禮的賓客問明原因之後,稍後自會補上禮物,若由好幾件組成,則挑選合適的,其他退回給賓客。這些都是現成的規矩,送客時的退禮並不會惹人生厭。

俗話說禮尚往來,禮不是白收的,季宣和今日收到多少賀禮,他日就要還多少,甚至需要還更多。人情往來是錦朝子民很重的一個負擔,有些人家為了維持表面的榮光,光應付各種賀禮就夠他們吃一壺的,可惜,錦朝人大多都非常重視這些禮節,就算自家連飽腹都難,待客仍然要備份體面的飯菜,可見面子在錦朝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真正能做到不要面子要裡子的人屈指可數。

“滄州陳二少爺一頂玉冠、一方端硯。”唱諾的人不覺得,喊完就過,收禮的邱伯就犯難了,到底見過世面,賀禮他坦然收下,只是心裡起了波瀾。他將事情交給即墨,自己則轉身前往二門。

今天來賓眾多,客人分開安置在前院和後院。後院主要招待出嫁男和女眷,其他人都在前院觀禮吃席。邱伯是男僕,最遠只能到二門處,接到底下人的稟報,邱霜親自出來為他父親傳話。邵雲辰是出嫁男,因著季宣和同甄老夫子都在前院廳堂忙活冠禮,不能招呼男客,邵雲辰就得兼顧兩頭,此時他正好在後院。

“滄州陳二少爺?”邵雲辰沒有聽過這個送賀禮的人,細細回憶和這人有關的事物,滄州,又姓陳,安王不就在滄州嗎?記得前些年曾經有一個陳姓管家來接過一位被拐的小少爺,不知是不是就是這位?

端硯是名硯,玉冠玉質也非常好,儘管只有兩件禮品,價值可不少。換成是西林縣其他人,這樣重的禮季家自是不能收,這位滄州陳二少爺並沒有親到,光派來送賀禮的人就看著不像是普通富戶所能養出來的,權力小、勢力不足的人,底下僕從不會有這樣的氣質,這份禮想回絕可沒那麼容易,搞不好會讓背後的人覺得季家不識時務。只是端硯倒罷了,這玉冠可不好處理。

冠禮很是講究,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後冠者所佩戴的冠必是玉冠,一般都是冠者直系長輩贈送,賓客隨禮輕易不會隨玉冠,一旦送了玉冠,這就需要主人定奪了。

邵雲辰決定先將禮品收下,只是這玉冠卻得趁著季宣和冠禮還沒成時,送到他跟前,戴與不戴,由他親自決定。等冠禮結束之時,他再找季宣和商量這份禮該如何定奪。滄州陳二少爺派來的人手不多,邵雲辰將他們單獨安排了一席,不明情況之下,該當小心應對。

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一樣,同等條件下,卻更加繁瑣隆重。富貴人家,冠禮當天,冠者大部分時候不能隨意動彈,穿戴都有嚴格的規定,冠服甚至較喜服更加正式莊重,在冠禮上出錯可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冠禮的儀式,季宣和都不知道演練了幾回,熟悉無比,最終所有耗費的心血卻都體現在這幾個時辰中,絲毫馬虎不得。

文卓成和潘明傑都送了玉冠,論親疏,季宣和也該選他二舅提供的,正當即將進行戴冠儀式時,季宣和收到了賓客中有人送了玉冠的訊息。季宣和沒有為之動容,還是按照原計劃行事,這賓客送的玉冠,之後再戴不遲。

☆、71|3。22

季宣和並非盲目決定,‘陳二少爺’這個稱呼,一聽就是不想在眾人面前透露身份,不妨礙他人猜測,明面上至少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又是在滄州,還跟他有關係的,除了安王和被救的那批被拐賣的孩子之外,季宣和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