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冀家父子手中竟然會有康保華的股份,而且這股份還是用不正當手段奪來的。
可不對呀,冀家父子和林心月三人總共才有49%的股份,如果他們手中有康保華20%的股份,那麼他們不是有69%的股份啊?
可為何到現在,他們手中依然是49%的股份,而這49%的股份當中,還有當初李清作為慕容悅時,轉讓給冀容寒當初慕容集團的股份。
股東們都弄糊塗了,這筆賬到底是怎麼算的?
這些股東或許不知道,冀向陽和康保華當初聯合起算計謀奪了慕容修的之後,冀向陽是佔了70%,康保華佔了30%,但是他們摺合起現在冀氏集團的股份來算,冀向陽是35%,康保華是15%,但康保華又敲詐了冀向陽冀氏5%的股份,就變成了20%,因此,變成了冀向陽30%,康保華20%。
但隨著冀氏集團的壯大,慕容集團的股份逐漸縮水,由原先的30%變成了20%,再加上冀氏前身的股份,一共是49%,但康保華的20%卻依然無變化。
不過,康保華的股份,卻只算是冀氏集團分公司——冀慕公司,也就是慕容集團前身的股份。
這筆股份,冀向陽和康保華並沒有算計在冀氏集團總部裡,因此,康保華並沒有進入董事會,只是靠著那些股份拿分紅。
不過,現在呢,康保華這筆股份卻成了冀容寒的關鍵。
原先奪取康保華的股份,就是為了增加自已的股份,但突然而來的股份,不好向各位股東交代,一直就隱藏,分枝化解在他們自已的股份之中。
他們49%的股份還是49%,但是卻增加了冀家人的分紅與利潤。
但分解的股份,再拆回原先的股份,這20%的股份依然是20%,可是他們的股份卻從49%變成了29%。
這也是很多公司大企業會利用的手法,叫做風險分擔股份。為的就是,防止公司集團突然跳水,造成資金大筆浮動,或者是公司突然間破產,那麼這筆股份,或許可以拯救這樣的一個局面。
言外之意,就是把本是100%的股份,隱瞞20%,依然按100%折算,然後再分配下去給各個股東就是,20%的股份卻掌握在有實權的董事長或者家族當中。不過,這20%的股分,肯定要發揮作用,創造利益,所以這20%的股份,在最大的股東手中。
比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