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深火熱。
盛京城裡都發生了乞丐搶商鋪東西的事,抓住了被死打一頓,照樣無濟於事。
凌青菀的二叔和二嬸次日也搬回了昭池坊,雖然他們沒個好氣。
老太太那邊,還是沒信。
景氏安頓好了之後,家裡收拾妥當,一切照舊,就派人去程家問,老太太什麼時候回來。
“二姑奶奶說,姑爺還在牢裡,老太太沒心思回來。家裡都是孝順兒女,怎麼不顧老太太死活?”去聞信的丫鬟是微雨,回來對景氏道。
景氏聽了,既好氣又好笑。
“到底是誰不知道孝順?”景氏無奈搖頭,“既然二姑奶奶孝順,還拉著老太太要挾我?”
“娘,您別理會!”凌青菀在一旁說。
這件事,凌青菀也知道。
二姑父的確是私吞了賑災的銀兩。這段日子,到處餓死人,朝廷開了國庫救濟,卻被貪官汙吏中飽私囊,層層盤剝。
這麼下去,還是要餓死人。
一旦餓死人,就有動亂。盛京城裡動亂的話,整個朝廷都不保了。
所以,這次誰敢動賑災銀兩,誰就是死罪。
已經砍了三名從三品的大員,好幾位底下的小官員。這個時候,就是敲山震虎,誰也不許打賑災糧的主意。
倘或程家姑爺沒有關係。現在早已定罪行刑了。
紀王到底跟程家姑爺是連襟,程家姑爺關在應天府,程家的二姑奶奶頻繁登門,甚至親自到了衙門,紀王不堪其煩,也不好見死不救。
因此,程家姑爺的案子。紀王擱置不審。想先關他半年左右,等這件事的風聲過去,再尋個理由放出程家姑爺。
這樣。就等於保住了程家姑爺的命,而紀王可能面臨被御史彈劾。
包庇貪汙犯,也要被彈劾,可能丟官。
程軒官小位低。現在沒什麼人留意他,紀王就大膽將他擱置下來。
紀王冒了這麼大的風險。將程家姑爺保護在獄中,程家卻不知足,非要讓紀王將程家姑爺放出來。
簡直不知好歹!
“娘,此前二姑父案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在獄中,否則他在劫難逃。可是二姑姑呢,不知是愚蠢還是貪婪。非要做美夢想讓他出來,還官復原職。
他們家的太夫人。看似精明,這個時候也沒個主意,任由二姑姑胡鬧!”凌青菀說道。
說起這件事,凌青菀就覺得紀王著實好心腸。
幫旁人尚可,把程家卻是徒勞無功。別說感激了,他們不拉紀王下水,已經是萬幸了。
前些日子她二姑姑還說,想讓二姑父年前出來,希望紀王能網開一面。
好像紀王是故意為難二姑父一樣。
豈不氣人?
丫鬟微雨道:“婢子一下人,都聽說菜市口砍了好些官員的頭,全是貪汙賑災糧的。二姑爺碰到這件事,能保住命已是萬幸,二姑奶奶和老太太,到底還有什麼不滿?”
景氏就苦笑。
“對啊。”凌青菀也道,“她們哪有半分感激?不僅不感激,還不知足。難道她們是想看著二姑父死嗎?”
“算了,別理會!”景氏道,“老太太愛回不回吧,反正家裡這些事也忙不過來。”
景氏就沒有再派人去程家。
家裡還有一堆事。
祖父則終於從紀王府回來。他回來之後,仍關在他自己的小書房,著書立說,不與家人罩面。
景氏也忙著家務事。兩個月的清閒日子,終於結束了,景氏又開始忙裡忙外,馬不停蹄。
中途,石庭來了凌家兩次。
他也見到了凌青菀,把一些事告訴凌青菀。
“梅江彥乃戶部郎中,是懷慶長公主的勢力,最得懷慶長公主的信任。此人詭計多端,狡猾異常。他是懷慶長公主的智囊之一,懷慶很信任他。
這次賑災糧的案子,只怕牽扯甚廣,我打算借這個案子,先除去梅江彥,斬去懷慶長公主的一條胳膊。沒了這個智囊,懷慶長公主遲早要自尋死路。”石庭對凌青菀道。
當初殺盧玉,是太后和懷慶長公主兩人。
她們的目的卻是完全不同。
太后是為了破壞長公主府和皇后的結盟,想讓皇后自亂陣腳,然後將皇后殺害,用太后自己的親信取代皇后,確保太后自己和王家的地位。
盧皇后野心勃勃,那幾年諸多排擠王家,想要盧氏獨佔西北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