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需得實地考察之後才可以下定論的。不過依圖本上顯示的工程量來看,若是阮徵東能耐著性子,緩緩行之,加上中央財力的支援,用五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完工,不失為一項德政,但下官就怕阮徵東年少氣盛,急功近利,恐怕將會演變成一場空前的擾民之政。”
張靜齋的眼睛緩緩掠過眾人,最後對著石川看了一會兒道:“先生且退,容某細細思量。”便命退堂。
張靜齋轉至內堂,謀士荀卿、劉煒求見,這兩人都是他的心腹謀士,張靜齋當即命傳入。
荀卿顯得有些急躁,劉煒身軀肥胖,從進來就一直在不停地拭汗。
張靜齋道:“兩位想必是為了阮香的奏章而來,可曾看出這其中有什麼奧妙?”
劉煒道:“主公所料不差,屬下等特為運河一事而來。石川之言偏頗過甚,但言其弊,未見其利。為大將軍計,萬不可使阮香修成此河。若讓阮香成功修成運河,加上沿河開渠設壩,一則可解富水河歷年夏季水患氾濫之災,二可灌溉沿河田地數萬頃,將原來許多荒地劣田變成良田,旱澇無憂,可供養數十萬大軍用度,養活百萬戶口,三可通南北商路,北方的絲、麻、棉、鹽、金玉、木材、畜產品,南方的漆、葛、稻米、竹、銀、鐵、銅、犀角、象牙等皆可透過水路往來,成本和風險都將大大降低,獲利將以億萬計,此誠帝王之資也。若以此為基業,招募流民,勵精圖治,必成席捲天下之勢。靈、淄兩州自此以後連成一體,急切難圖矣。”
張靜齋默然不語,看了荀卿一眼,徵詢他的意見。
荀卿道:“劉先生之言甚善,阮香若是成功修成運河,還有軍事上的好處。”
他纖長的手指指著靈、淄兩州地圖道:“主公請看:依阮香奏章所言,這條運河將北起淄州青林縣,南至靈州儀鳳縣,旱路需要開渠四百餘里,沿途疏浚小清河、濂溝、藍水、尾子河等七八條自然河道,修成之後,將大大改變兩州河道走勢。兩州河流本來多是東西向的,南北交通多賴陸路,靈州多山,交通不便,不管是運糧還是運兵都大費周折,境內河流雖然不少,但大多淺窄險峻,小舟易翻,大船不浮,當初我們攻打靈州就始終面臨這個問題。聽說阮香當初北攻淄州就幾乎因為糧盡而罷兵,也就是郝萌太不濟事,阮香僥倖,才至於有今天的聲勢。淄州情況又不同,富水河這條河流當數北方第一條大河了,水量充沛、河面廣闊,造就了沿河大片糧田的同時也經常氾濫,年年需要修堤,耗費資財,卻始終不能根治其弊,可說利弊參半。而一旦運河建成,富水河水將有部分取道運河南下,透過清水河入海,其豐沛的水量必將大大拓展靈州河道,這樣靈州以後就可通行大船,而淄州水患壓力必然大大減少,淄州水師主力可縱橫兩州,再無限制,而且此後兩州兵員、糧草調運都十分便利,阮香可以說是完全解除了後顧之憂,以靈州兵之驍勇,淄州水師之利、兵甲之堅,必成大患,主公怕是坐無寧日了。”
張靜齋還是不置可否,只是盯著地圖看。他的視線順著地圖上幾條彎彎曲曲的河道不停地遊走著,最終停在了一點。他問荀卿道:“當初咱們在靈州作戰時,記得有一處地方叫水窪的,你可還記得?”
荀卿道:“記得,這地圖上沒有標示,那裡離清水河大概二十里,有一段狹長的山谷,據說原本是白江的故道,後來白江改道,這段舊河道就變成旱地了。當初阮香曾在此設伏,被大將軍識破,雙方混戰一場,阮香竄逃,屬下記得很清楚。”
張靜齋微微一笑,謙遜道:“我們兵多,阮香兵少,那也沒什麼的。”說起以往的功績,心裡自是舒坦不少。
荀卿思索片刻,失驚道:“主公的意思是阮香的計劃還不止於此?她想透過水窪故道直接將運河修到白江,那樣的話,淄州水師就可以溯白江而上直抵聖京,我們陸上的關卡都無用了!”
張靜齋頷首道:“我所慮者,就在於此。蠍盜不寧,海路不安,我相信阮香說得是實話,我們得到的情報也說明了這一點。這也是阮香放棄走外海,而決定修運河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這些並不難料到,我只是不明白,阮香現在正和趙家父子打得熱鬧,哪有這個閒工夫修什麼運河?誠如石川所言,如此龐大的工程就是一個無底洞,多少錢也不夠往裡填的,傾全國財力都不敢妄言成功,而且必有民怨,阮香這樣做究竟想達到什麼目的呢?”
劉煒道:“主公,屬下曾聞阮香新得一人,名叫劉海,頗能水利之事,若是他向阮香提出這個計劃,倒是有可能。興許阮香果然年少氣盛,求功心切,利令智昏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