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孤柳的攻擊之下,葉蕭連連後退。
勁力太強,葉蕭根本不敢櫻其鋒銳。
淺語腳步連動,跆拳道,卸骨之術,朝著獨孤柳的身上連連上去。
當初葉蕭受到淺語卸骨之術的攻擊,知道了淺語卸骨手法的精妙之處。卸骨手法,屬於擒拿手中的一種,在近距離攻擊之中,卸骨手法的威力很強。
葉蕭並不像淺語一樣,在其他國家的搏擊術上有極高的造詣,葉蕭只擅長國術,至於跆拳道空手道之類的,他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葉蕭的攻擊力沒有淺語強的原因之一。
“讓你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形意拳。”在獨孤柳的冷笑聲中,獨孤柳的拳法再次發生變化。
剛剛還用猴拳的獨孤柳,拳風一變,又化身似馬。形意拳中的馬形形意拳。
“馬有奔騰之功”,過步踐穿有虎踐馬奔之意,夜馬闖槽,野馬竄道,馬形穿拳,馬蹬腿,馬抬頭等。
馬形形意拳,最為重要的就是其勢氣。練就馬形形意拳,身體猶如駿馬奔騰,勇往直前,無人可擋。
馬形形意拳,擁有一種無人可當的勢氣。
葉蕭再次震驚,獨孤柳澡形意拳上的造詣究竟有多深?聯合上剛才的雞步,龍形,猴形,現在又是馬形,難不成獨孤柳將形意拳圈套學完了?形意拳雖然只屬於一種拳種,但是其分支很多,比如五行拳,十二形拳為主要拳法。
所以形意拳並不像太極拳、八卦掌之類的單一拳法。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拳法以十大形(龍、虎、雞、鷹、蛇、馬、貓、猴、鷂、燕)和四拳八式(頭拳、挑領、鷹捉、粘手)為基本拳法。樁法有雞腿樁、鷹熊樁。單練套路有龍虎鬥、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術內容有所不同外,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帶的形意拳,拳勢舒展,穩健紮實;山西流傳的形意拳,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一帶的心意拳,拳勢勇猛,氣勢雄厚。
形意拳尊嶽武穆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習藝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嶽武穆拳譜,後以岳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並融合原來學的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山西戴氏心意拳發展出來的,並加以定名。
所以,練一種形意拳,不算難,但是要練成多種形拳或者五行拳,很難。
更為重要的是,形意拳要求十練。
練頭
頭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為無不受頭腦的指揮。頭為六陽之首,五官百骸,頭為總領,所以,在演練形意拳的各種套路時,必須做到頭要上頂、頸項要直、下頦要微收,以利領起全身,上下協調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脈暢通,氣沉丹田。這樣既利於手臂的自然發力,還可以利於保護喉部,以防不測。不僅如此,頭在總領手法、步法、身法變化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面部的五官。
練身
人之身軀,以腰為主宰,無論進退轉側,吞吐化洩,側身調膀,均由腰來協調。身法,身軀變化之法。車氏形意拳拳理拳法中對身法的要求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動,腹實含胸,腰活背圓,提肛斂臀,尾閭中正。身法,有十二法要,即縱橫、高低、進退、反側、吞吐、趨避,這十二法皆有其具體的含義和要求:縱則放其勢,其勇如猛虎;橫則裹其力,開拓無阻攔;高則揚其身,九天摘星辰;低則俯其身,刁拿顯其能;進則乘其隙,出招不留情;退則領其氣,迴轉伏斂身;反則顧其後,後面變前迎;側則要調膀,左右皆顧及;吞則身未退,胸腹向裡含;吐則身向擁;單雙手推擊;趨左也避右,避實擊虛隙。
練手
手有撥轉之能,兩手打遍全身,其為攻防之本,故譜有“手如刀槍”之說。在形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