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鐵索架起了一座堅固的橋樑,代替了原本的獨木橋。橋通那天很多百姓都來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拿著很多的雞蛋,每個戰士都發,這老太太的激動的說,有了這橋太好了,他的孫子就安全了。原來這太太有一個孫子過獨木橋的時候掉下去了,人衝沒了。附近幾個莊子的百姓都得到了益處,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感激,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了。”
“你能這樣想很好,正規軍負責戰鬥,建設兵團負責建設,兩個同樣重要。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窮兵黷武,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國家,而是一個人民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這一切都要靠大家一點點的去努力,今天修一座橋,明天通一條路。每個人做的都很少,但是大家做的這些加起來就會慢慢的多了,老百姓也就滿意了。”
入城儀式不算大,但也是鑼鼓喧天很是熱鬧。龐大的隊伍從南城門入城,空中直升機實彈警戒,血藍戰隊在四周隱藏著,兩千威武的騎兵兩旁站立。龐大的隊伍在舒緩的戰鼓聲中入城。最前面是農民工人和建設兵團的人,看熱鬧的百姓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隊伍,還以為是大漢又整的什麼特種兵呢。緊跟著大漢的正規軍,組成比較複雜,步兵方隊,騎兵方隊、裝甲車方隊。為了有一定的震撼效果,包括騎兵和戰車在內的所有隊伍都是整齊前進的,軍威嚴正、軍服整齊,看的兩旁的百姓直咋舌。這種閱兵式的行軍讓百姓大開了眼界,至少從表面上瞭解到這支隊伍的表演性挺強的,至於戰鬥力如何普通百姓如何看的出來呢。
最後面才是大漢文武百官的隊伍,一律騎著馬,穿著官袍。這才是百姓們關係的,當時的社會,制度不全,法制不興,一個地方的興旺衰敗很多時候都是由地方官吏引起的。
皇宮門口稀稀落落,冷冷的清清的站立著幾個皇族的成員和大秦的部分官吏,相比為大秦死去的官吏,他們是比較開明或者說沒骨氣的人,手裡捧著各類文書,戶籍文案。
有一個簡短的受降儀式,劉宇代表大漢朝廷接納了他們,並且發表申明,既往不咎,而且大秦大部分官員都將留用,當然了這些都是面子上的話。
呂長平跑了,同時失蹤的還有長安城巡城校尉湯年。帶走計程車兵並不算多,只有兩三千人,經過細緻的調查,最終才明白他們是化妝成老百姓,從難民的隊伍中溜掉的,正所謂兵法有云,愛民過甚也是一種缺陷。大漢軍就是這樣,寧肯讓這個禍根跑掉,也不願意去搜查難民。
這邊長安城事情剛剛有些美眉,劉龍海率領血狼的人又出發了,六架大型運輸機載著他們返回了樓蘭關黑松嶺。。。。
第553章 如何發展
遠在樓蘭關的秦軍暫時還不知道秦國滅亡的訊息,為了封鎖這個訊息外圍人員射殺了幾十只信鴿,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漏網的,終究他們會有很多種傳信的方式,知道是早晚的事情。
劉宇不得不做出一個最壞的打算,議事廳裡燈廣明亮,每人身邊放著一杯水。
“長安城破,算是形式上一統了中土,但是並不安定,秦國故舊的一些殘餘勢力蠢蠢欲動,對於敢武力抵抗的一律武力消滅,毫不手軟。”吳有才道。
“是,我們的騎兵已經撒出去了,對於那些秦國的殘兵殘匪一定全部抓住,武力抵抗的一律殺掉。不會讓他們淪為賊寇或者危害一方的。”洪山雄答道。這是戰爭的必然,放下武器才叫投降,抵抗倒地的都是敵人,對敵人手軟就是嫌自己命長。
眾人亂七八糟的說起來了,有的說秦國的殘兵逃進了秦嶺深山裡,有的說在農村呢,還有的說在咸陽一帶。
軍部的那些文職人員做了細緻的記錄,乾乾淨淨的梳理一遍是必須的,吳有才喝了一口茶,慢慢的放下茶杯,看了眾將一眼。大家都知道吳有才壞水多,這一眼就知道他有事情要說了,紛紛靜了下來。
“秦軍出逃的殘兵雖然惱人,也是個麻煩。但是不過是些秋後的螞蚱而已,樓蘭關那裡尚有十多萬的秦軍精兵,暫時他們還不知道這裡的情況,一旦他們知道後會發生什麼事情誰也不敢擔保,大家有什麼看法。”
李大力一拍桌子:“這個有什麼好看法的,一律收編,敢亂來的咔嚓了,快刀斬亂麻的收拾了。”
李大力話一出口就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贊同,其他武將紛紛贊成這個辦法,軍人嗎,沒有什麼比這個方法更簡單的了。
旁邊司馬宏笑道:“這個陛下已經間接安排血狼的人去做了,來個斬首行動。把秦軍高層的人都抓住,可是秦軍終究人多,抓住高層後怎麼辦,咱們再樓蘭關的勢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