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部分

安國律例,正二品禁軍副統領,會被賜予十萬兵權。

然而,為避免冷墨因為兵權過多而造反,所以秦奕風並未將軍令牌立刻賜給冷墨,而是頂住言官們的施壓,聲稱秦安國的兵權都已分配到各王爺和重臣手中,目前暫時沒有多餘的兵權分給冷墨;再說冷墨身為君清婉的貼身侍衛,平日並不在秦安國的兵營裡,所以也沒有必要急著得到兵權。

秦奕風這番話滴水不漏,冷墨雖然憤怒但也無可奈何,為得到那十萬兵權,冷墨私下裡找到夏太后,向夏太后訴苦。

由於冷墨之前的種種表現過於出色,智勇雙全、霸氣側漏,所以夏太后對冷墨的好感度,那是蹭蹭蹭地成倍增長。

雖然秦奕風曾告訴夏太后,冷墨是白清遠,但夏太后根本不以為然。

在夏太后看來,冷墨是否奪走君子衿的皇位,跟她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她只希望秦奕風能平平安安、穩坐江山!

如今,夏太后認為,冷墨識破雲隱主持的陰謀、使秦奕風免於被雷劈死,又幫助秦奕風保住皇位,如果秦奕風執意不肯將兵權交給冷墨,那未免太說不過去,顯得秦奕風不懂知恩圖報,一定會讓朝臣們和百姓們寒心,讓秦奕風大失民心!

於是,夏太后強烈要求秦奕風將軍令牌賜給冷墨,但是,秦奕風不願意聽夏太后的話,反而一意孤行。

不過,雖然沒有把軍令牌給冷墨,但是為安撫冷墨,秦奕風便詢問他,是否願意與自己結為異姓兄弟,從今以後,有福共享,有難同當。

秦奕風聲稱,為報答冷墨的救命之恩,也為感謝冷墨替自己守住江山,自己今後不會再逼迫冷墨與君清婉和離,願意與冷墨一輩子兄弟共妻。

對於秦奕風拋過來的橄欖枝,冷墨自然是求之不得,因為他覺得秦奕風雖然年齡小,但居然能夠在九龍奪嫡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登上皇位,可謂是相當有魄力;最重要的是,冷墨需要藉助秦安國的兵權來複闢金陵國,所以,冷墨當即與秦奕風滴血結義,結拜為異姓兄弟。

與秦奕風結拜之後,冷墨就繼續到夏太后面前訴苦,希望夏太后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夏太后本來就很欣賞冷墨,如今見他如此苦悶,又想到他是白清遠,心中不由大為同情,有心助他復國。

左思右想,夏太后便設了一次酒宴,邀請手握兵權的高階武將們赴宴,並在酒宴中循循善誘,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懇求高階武將們各自交出五千或一萬兵權,轉讓給冷墨。

武將們對冷墨在齊國的種種英勇事蹟早有耳聞,再加上不久前冷墨巧用火牛陣平定明宣王的叛亂,早已在秦安*營中樹立起極大的威信,武將們都對冷墨敬佩不已,更何況五千或一萬兵權也不算多,所以武將們紛紛答應夏太后的請求,各自讓出兵權,硬是湊夠了十萬兵權,將軍令牌交到冷墨手中。

當冷墨接手軍令牌時,夏太后就乘機提出,懇求冷墨今後以兄長的身份,繼續保護秦奕風,替秦奕風守護江山,不要跟秦奕風斤斤計較。

冷墨既然得到兵權,當然是見好就收,一口答應夏太后的要求。

翌日,當秦奕風得知冷墨竟然得到十萬兵權時,頓時怒氣沖天,當即找到夏太后,跟夏太后發生爭執。

母子倆各執己見,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夏太后氣得昏倒過去,臥床不起,秦奕風無奈之下,只得妥協。

之後的半個月裡,秦奕風和冷墨開始切磋武藝,就像原著中敘述的那樣,秦奕風的箭術和馬術不如冷墨,但冷墨的劍術和飛刀比不過秦奕風,因而他們倆不分伯仲,彼此惺惺相惜,再加上年齡相仿、志趣相投,他們倆頓時相見恨晚,幾天之內就打得火熱,變得形影不離。

至此,儘管秦奕風知道冷墨是白清遠,但仍然忍不住對他產生好感,不知不覺中就改變了對他的稱呼,從直呼冷墨的名字,變為一口一個“冷大哥”,喊得那叫一個親熱;冷墨也不再稱秦奕風為“秦安王”,而是親暱地稱他為“奕風”。

又過了半個月,秦安國的叛亂徹底平定下來,冷墨帶著秦安國的軍令牌凱旋而歸,回到齊國。

秦奕風依依不捨,親自送行,一路把冷墨從秦安國送回來。

可想而知,當君清婉聽說冷墨得到10萬兵權、目前總共有40萬兵權後;當君清婉聽說冷墨和秦奕風就像原著中一樣,結拜為異姓兄弟後,她幾乎要崩潰了。

現在,再看到冷墨和秦奕風勾肩搭背地出現她面前,儼然一派兄友弟恭的和睦場面,君清婉立刻兩眼翻白,氣得直接昏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