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小院流水,流水暗撫落花,落花敢問歸路,歸路原是高山。
此刻聽到她吟唱的詩句卻是:
赤郎峰,天崖山,相見不相識
昨日詞,今日賦,再遇不相知
前世因,後世果,恩仇皆是緣
烽煙起,風雲變,看透一場空
緊接著歸璇的影子開始移向第二個幕布,眾人也跟著移向另一側。
這一側上,剛剛被第一幕的重毫作畫潑染上的小墨點已經氤氳開,只見一根毛筆,這裡點一處,那裡描一分,不消半刻,已能看出是一片連綿的民居,金銅看看龍嘯桐,一臉驚詫,“這好似我萬城國——”
龍嘯桐眼中,看到的卻是天都西部的一些城鎮。
異土同宗,建築風格和居住方式相似並不稀奇。
一座高山,能阻隔的,其實很少。
待幕布佈滿民居,歸璇突然從中間飛了出來,飛到第二塊幕布之外,從手中飛出很多繡花針,每一根繡花針都綁著紅線,從第二幕穿過去,打到第四幕上去,針就卡在第四幕之上,半刻後已經密密麻麻。
至此,幕布中間已經有密密一層紅線,歸璇手中刀片伶俐的把紅線割斷,斷之前迅速的把紅線末尾打結,那一個個結釦就綁繃到第二幕上,等歸璇再次騰空飛起把第二幕露給觀眾時,大家看到的是一片民宅,萬家燈火,其樂融融。
歸璇落在紅線之上,輕輕一點,那紅線頭彷彿活了一樣,顫顫動動,猶如火光閃爍,美不勝收,而她的影,像是玉瓊仙境月娥下凡。
微微一低身,一垂筆。寫下詩句。
燈火夭夭遍地歌,閒情逸逸等月娥
待到半夜闌珊處,敢問何處渡銀河
月娥不似凡間女,只見清影空婀娜
莫問我往何處所,水晶宮裡正出閣
好一曲歌舞昇平天人共樂。不知是否這太平盛世引得月宮仙女也思下凡塵鬧出閣。
眾人回味正濃,空中飛去一張琴,歸璇輕輕一躍接住再輕輕落回紅線之上,抬手撫琴,吟唱著月娥下凡塵的詩句。
看著這美景,聽著這琴聲,回味這唱詞,不僅是龍嘯桐一個人覺得,歸璇,正在和月娥無限重合。
突然琴絃猛地崩斷,眾人正以為是事故的時候,卻猛然發現,那也是歸璇的刻意安排。
隨著這一聲,一切開始不同。
那崩斷的琴絃,刺向丹青的磨盤,沾著血紅之色,然後被歸璇彈起,刺過第三塊幕布。
眾人趕到第三塊幕布的時候,看見的是一截斷絃點點紅色。
如同敵人刺進胸膛的第一刀。
歸璇還在繼續撥動著琴璇,每過一刻琴絃便崩斷一根,刺入幕布,聲音卻來卻單調沉重,最後只剩下單調的一個重複音節,撩撥著人心越來越沉。
最後一根琴絃斷了時候,歸璇握住了它猶如在使用一柄劍,在幕布上留下一道難看的疤痕,那是留給每個人最深的傷痛。
不規則的圖形如同撕裂的疆土和人心,任是怎樣拼補都無濟於事。眾人看到歸璇那急速穿梭的女工陣腳,密密麻麻,反而更添一分無力。
最後的最後,歸璇的影,慢慢落向第四幕,而第四幕,是和第二幕相連的,此刻看來,卻是如此觸目驚心。
一片片紅,還有刺出一半露出銀色光芒的針頭,如同一片死寂的戰場,無數的屍體和插在他們血肉之軀上的刀劍。
韓若生抹了一把眼淚。
不死不傷,不敗不降。
到了此刻,才突然明白。
只有真正見到過死亡的人,才會更明白生的價值。
只有走向戰爭,才會珍惜和平。
無端的征戰和殘殺,對於只是在這人世間百年的渺小的我們,有何意義?
歸璇最後一首詩響起。
君見高山流水黃金屋,君見無邊疆土等詔書
君見萬民苟且命如土,君見沙場無情萬骨枯
君不見,杏花閣深美人淚,莫問商女為誰悲,只言君子不言名
君不見,深巷酒肆醉不醒,莫問為何舉空杯,緣是知己再不歸
君不見,老屋門前白髮生,莫問膝下剩几子,來去世間皆一人
君不見,庭院深深無人笑,若怪不領皇恩情,只言謝恩不言痛
最後的最後,歸璇一個迴旋踢,四面屏風開始旋轉。
在每一個人面前,看到高山流水,看到歌舞月娥,看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