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對兩位步兵軍團節度的聯合指揮,完全沒有一點要干涉的意思,彷彿真的只是來巡視一下,看看硝煙迷漫,聽聽炮聲隆隆的場面而已。

這兩個步兵軍團基本上是以回回鄉兵為基礎骨幹整編的原隴山守備軍團,現在則成為了幕府轄下主力的機動步兵軍團之一,其節度一名馬國,一名馬驤,也是回回人,而且都是馬氏族人,原來馬金泉、馬金玉兄弟倆手下的大首領。

本來包括狄黑在內的幕府將領,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都不是非常信任這些出身回回鄉兵的將領,曾經建議把回回鄉兵分散編入不同的步兵軍團,並且儘可能不用馬氏族人擔任領軍‘節度’這樣的幕府高階軍職,但在權衡利弊之後,雷瑾還是以‘用人不疑’這樣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否決了眾人之議,基本上還是以原回回鄉兵為基礎班底,逐漸組建起五個機動步兵軍團,後來又先後組建了兩個攻城步兵軍團和三個野戰攻堅步兵軍團,主力步兵軍團人數已經達到驚人的十萬。

除了用於攻堅的步兵軍團普遍裝備了大小各型火炮、火器和戰車、弓弩、拋石器之外,在機動步兵軍團中也裝備了不少較輕型易機動的火器,當然在這次進攻劍門關,他們得到了從攻堅步兵軍團抽調的重型火炮和攻堅戰車的加強,否則憑機動步兵軍團的那點火器、弓弩、拋石機,在劍門關前硬攻,根本就是隔靴搔癢,而且還會造成極大傷亡。

狄黑饒有興趣的看著馬國和馬驤有條不紊的指揮調遣著部屬,發動一波緊接著一波的攻勢,若有所待

飛樑架絕嶺,棧道接危巒。

利州之北有朝天鎮,素有“秦蜀重鎮”、“出入咽喉”之稱,北控西秦、南接巴渝,嘉陵江水旁依而過,滾滾南奔,匯入大江。

入蜀要道“金牛道”便從朝天鎮穿過,詩仙李太白膾炙人口的詩篇《蜀道難》中所謂‘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指的主要就是朝天鎮這一段。

在這號稱“連雲古棧之脊柱”的要道上有朝天關,山險而水急,其北為清風峽,其南為明月峽,因無路可通,唯有在懸崖絕壁上人工鑿壁打孔,開鑿上、中、下三排石洞,中排孔洞插以木枋,作為樑架,上鋪木板以作行道;下排石孔插以撐木,支撐中層樑架;上排石孔插以木枋,搭篷蔽雨。

棧道附壁於危崖之上,其下激流滂沛,動魄驚心,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遠觀宛如凌空廊閣,故有云閣之稱。

蜀道最險處莫過於朝天明月峽那上負千仞絕壁,下臨激流深淵的“嘉陵雲棧” ,凌踞於湍流之上,出沒於雲霧之中,俯瞰江底,滔滔銀浪;仰望蒼穹,一線藍天。

這蜀道雖險,但卻也未必定可仗恃,歷來入蜀者多從金牛道入劍門取蜀即是明證。

據守劍門關、利州等處金牛道沿線關隘的李逍所部,透過烽火傳騎,這時全都知道在劍門關南口,再一次的兇猛攻勢又爆發了,而且似乎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還要猛惡,但以劍門之險,又能怎麼樣呢?至少一兩個月來幕府軍團的無數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而且又有漢中方面大力支援,供給輜重糧秣,這些都無形中助長了從將官到士卒的樂觀情緒,今次的進攻在李逍的部下們看來,似乎又是一次註定失敗的進攻嘗試,註定徒勞無功,還有誰能夠奈何這天造地設的天下雄關呢?

戰事的發展似乎也又一次的驗證了將士們的判斷,雖然幕府軍團的矢石炮火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但是從早到晚,劍門關仍然在隆隆炮火中巋然不動。

傍晚時分,從漢中寧羌州陽平驛方向來了一隊長長的運送輜重糧草的隊伍,這是漢中流民軍的隊伍,除了騾馬馱載,還有用獨輪車推輓的一車又一車的糧秣輜重,這支長長的隊伍沒有引起金牛道沿線關隘守軍的丁點疑心。

這一個多月以來,象這樣大規模的輜重運送已經有好幾次了,這等於是漢中流民軍出銀子僱傭了曾經的死敵——前四川帝國官軍的一部分來抵抗帝國西北幕府軍隊的進攻,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逍所部完全沒有任何警惕,一則漢中流民軍輸送糧草已經多次,司空見慣了;二則,這長長的隊伍中絕大多數是沒有什麼兵器的民夫;三則,這漢中方面的文書符牌、關防勘合也都一一對應,並無差錯,那還有什麼好疑心的?放行就是。

就這樣,這支從漢中輸送輜重糧秣的隊伍分成了兩拔,一前一後從金牛道迤儷而進,天色黑得差不多時,才到達利州城下,正是關門查驗的時候,守城門的門吏對這些從漢中而來的軍人非常客氣,誰叫他們是送糧食來的呢?

驗過了關防勘合,帶隊的武官指揮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