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呢。
——————————————————
2005。7。21釋出
第六章 月下試劍聞秘辛
松濤陣陣,山泉錚錚。
罕見人跡的峨眉群山深處,春日夜色令人迷醉,一處規模不小的道觀便悄悄沐浴在春夜的月色下,這裡便是峨眉派坤流女冠各道宮道觀道院的元老們養息修道之所——上清觀,算得上是峨眉女冠一脈的根本重地了。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道觀依山就勢建在危崖峭壁的半山,流泉一線,松柏森森,不到近前,不太容易看到在松柏叢林中的道觀樓閣,且地形又極之險峭,非常人可至,環境相當幽僻。
峨嵋山號稱普賢菩薩道場,又是道家練氣士的洞天福地,峰巒挺秀,重巖迭翠,連岡疊嶂,氣勢磅礴,綿延三百餘里,於峨眉縣境突起三峰,是為峨眉群山之‘三峨’,其中的大峨山經過千百年的開發,大建佛道寺院,開鑿眾多石龕、洞窟,多有燒香朝拜的香客信眾、遊山玩水的文人騷客,慕名遠道而來,已然是割不斷與大千紅塵的因緣纏繞了。
但在峨眉群山中,仍然有不少人跡罕見之處,根本沒有香客信眾文人遊客涉足其間,甚至樵夫、獵人都甚少深入,這裡還是野獸蛇蟲盤踞的蠻荒,還是強悍的山民蠻夷生息之地,亦是傳聞中仙山洞天之所在,山在虛無縹渺之間,樓閣玲瓏連雲而起,也自然少不了山民們賭咒發誓言之鑿鑿的美妙傳說和神蹟仙蹤,譬如綽約仙子出沒於雲霧之間,驚鴻一瞥之類的口耳傳說,信之者謂之仙蹤偶現,不信者視同野語村言。
三峨雖然遍佈峨眉僧道兩門的宮觀寺院,但多半是開放給香客信眾膜拜施捨和敬獻香火、香油錢的傳法道場,另外還有相當多的下院別觀分佈在峨眉群山之中鮮少人知,至於散佈於巴蜀、深入到雲貴的宮觀寺院也自是不少,這些除了峨眉門中之人,外人就難明其中底細了。
峨眉派各宗各脈真正重要的道場多半不在人煙過於密集的三峨,尤其是大峨山上。峨眉坤流主脈因是女尼、女冠,相對就顯得更加封閉一些,她們的駐留之地多選在相對幽僻的宮觀寺院,避免被俗世凡塵影響她們的修行,但又不能過於遠離紅塵。無論是佛門還是道家,如果過於遺世而孤立,那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修行也好,傳道也好,宏法也好,佛再慈悲,道再自然,都是需要從俗世凡塵中借力超脫,才能自度而度人,入世和出世都不是絕對的,有因果,有機緣焉。
上清觀,今晚並不清淨。
觀後山頂的松林中有一片方約十畝的空地,平整如砥,可以俯瞰半山的道觀,本是道觀用來演武的場地之一。
萬里微雲,長空浩浩,冷光相射,如在清涼國,竟是春日極之難得之上佳月色。
如水月光傾瀉而下,映得林間空地如鋪銀霜,樹影婆娑,風起松濤如潮。
伴著松風,和著月光,一位妙齡女冠倏忽來去,飄忽遊移,兩袖舒展之際,劍影凝霜,寒光倏起忽滅,似花還似非花,點點若是離人淚,其人似已渾然忘我忘人忘天忘地,只是沉醉在翩翩酣舞之中。
身如春日飛絮;飄飄凌空; 綽約輕盈恍如姑射仙人; 肌膚若冰雪;蹁躚或出塵,徘徊起舞時,翻然御風飛。
廣袖輕舒劍影寒;玉容冰姿娟娟淨,凝而不散含而不露的凜然威勢,深深隱藏在翩翩曼舞,靈動曼妙的身姿之中,其中所鬱結的有若天風海雨一般的森寒煞氣,一般常人是難以窺測的。
清輝映玉寒,那女冠如玉般晶瑩剔透的肌膚在月色中隱現凜然森寒之氣,雪白瑩潤的一雙小手在如水月華中翻飛變幻,身隨劍走,瞻之在左,忽焉在右,倏忽而隱,倏忽而現
劍光如露如電如花如絮如雪如濤如夢如幻
一線暗芒,卻潛藏在這夢幻一般的劍光中,蟄伏
在空地的邊緣,峨眉女冠掌令棲雲凝清輕輕淺淺地微笑睇視,清雅脫俗,明麗照人。
冰雪透香肌,肌膚冰冷清澈宛如月華,似乎微微透明,雪玉一般的面容雖然平靜淡漠,自有一股凜然風華。
幽深如淵的雙眸在淡淡的月華下,閃動著奇異的精光,竟是迷離空靈,秀媚無比,松風湧動的叢林亦因她而愈顯幽靜靈秀。
棲雲凝清身側還有兩位女冠,雖然風韻猶存,容色依然動人,卻已經是徐娘半老。
這兩位是峨眉長老會中舉足輕重的長老,在帝國西南名聲顯赫的峨眉高手,亦是上一代峨眉女冠中奢遮出色的頂尖人物——閒月大師和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