淆了文武職類。為此,東魏北齊政權選擇了與西魏不同的態度,雷厲風行地抑制名號濫授及文武“雙授”,史稱“始革其弊”。不過對“正規化”、對“文治”的這種尋求,卻使諸多散官回覆了原有性質,阻礙了其階官化程序。岳珂說南北朝散官“蓋皆以儲才待須”,這個論斷不足以論西魏,倒還合於北齊(及南朝)的實情,在那裡諸大夫仍是優崇元老、安置冗散的散官而已,而非階官。不過對西魏“軍階與官階一致化”這個進展,北齊統治者還是砰然心動了,步其後塵,依官階重新安排了軍號的排序。
隋廷面對北周、北齊和梁陳三方面的制度資源,在這個百川歸海、承上啟下的當口,散階制程序一度呈現了大幅度的動盪搖擺。岳珂所述過於瑣細,茲不贅引了。相關事件大略包括:隋文帝用上柱國到都督的11等“散實官”,與翊軍等43號軍號共同構成本階,開皇六年(586年)又創設“八郎八尉”;隋煬帝以九大夫和“八尉”構成本階,後來又創設謁者臺九郎;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