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得低頭應了一聲,退了出去,只留下紅著眼睛大聲喘氣的忽必烈。
王堅看到城下密集的蒙古士兵,心裡詫異萬分,難道是方公子算錯了,此時蒙古不應該正是國喪,即刻班師回朝才對,忽必烈不想返回和林去繼位嗎?他心裡困惑萬分,覺得有人已經站在了自己身旁向下看。一轉頭,便發現方停君正皺著眉站一旁。
“方公子,你看”
“再看看”方停君微嘆了一口氣,心想忽必烈在想什麼,難道他真得不擔心阿里不哥會在和林繼位嗎,他心裡一動,道:“我會找人去通知阿里不哥蒙哥的已死的訊息,只要阿里不哥一採取行動,忽必烈就會被迫撤退,掉頭去對付阿里不哥。”
“方公子說得極是。”王堅喜道,一掃從清晨以來心中的陰蠡。
但事實證明,方停君再一次料錯了,在那以後的幾個月裡,忽必烈指揮大軍對他們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進攻。同時,他令人進攻附近的禮義山城,平梁山城與合州舊城,並且命人自成都趨涪州藺市造浮橋,斷絕宋援。又在銅羅峽據險為壘,阻遏重慶宋軍北進,切斷了外圍諸城與釣魚城的聯絡,使它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
每當彤紅的太陽昇起來,幾十輛投石車便會出現在城下,預告著新的一天的到來。巨大的石頭一塊塊砸在城牆上,震得城裡所有人的心都會發顫,連小孩都嚇得不會哭。蒙古士兵如雷般的吆喝聲襯著巨大的衝車撞擊著城門,城上的滾木雖然砸得他們血肉模糊,但是這些人一波接著一波的上,雲梯一部部架上城牆,推翻了,再架,前頭掉下去了,後面會接著爬上來,人的生命在這裡消逝的會像流水。
六月裡,天下傾盤大雨,汪德臣逞雨夜襲釣魚城的外城馬軍塞。王堅帶人拼死力阻,慶幸的是,汪德臣攻到一半,攻城的雲梯折斷,只得無功而返。儘管釣魚城內水源充足,糧食也不缺乏,可經過了這幾個月來,蒙古軍隊此起彼伏的頑強進攻,城內也開始變得人心惶惶起來,兵心也有了一定的渙散。
一日裡,汪德臣一襲便服單騎來到了城下招降。汪德臣本身長相儒雅,又是青年才俊,言詞便利,在城下娓娓一說,竟弄得守城的將領不知道該如何答他,只得奔進內府去請王堅。
方停君正與王堅在研究釣魚城的外圍圖,聽到此話便與王堅到城頭檢視。汪德臣見了他們,便施了一禮,道:“我軍圍攻釣魚城已有數月,對兩位軍事才能,戰事謀略也是頗為佩服的。但是勢道輪迴,生生不息,非單人力所能挽回。小小的一個釣魚城被攻破,那只是遲早的事。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主令我來招降各位,只要各位放下手中的武器,開啟城門,我主保證不傷貴城一兵一卒不傷釣魚城任何一人。”他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方停君一眼。
方停君淡淡一笑,道:“多謝汪將軍的好意了,只是我等意已決,城在我等在,城亡我等亡。”
※ ※ ※
【資料背景】
開慶元年(1259年)十月,宋理宗以賈似道為右丞相。他拜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私下與蒙古議和,先是遭到忽必烈的拒絕,後因蒙哥汗死於合州的釣魚城,忽必烈急於北上爭奪汗位,雙方和議才告成功。根據這項秘密協議,南宋向蒙古稱臣,割江為界,歲奉銀絹匹兩各20萬。蒙古軍退兵後,賈似道以再造之功,班師回朝。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賈似道把忽必烈的使臣郝經長期拘留於真州(今江蘇儀徵)。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以宋廷拘囚郝經為藉口,舉兵南下滅宋。首先攻擊的目標就是南宋防禦蒙古的最重要據點襄陽。
襄陽地處漢水中游南岸,與北岸樊城相對,是扼守長江的屏障。金亡後,宋和蒙古多次爭奪襄陽。1236年冬,蒙古宗王口溫布花、將領張柔等所率蒙古軍進佔襄陽。1238年,宋軍收復荊襄。1261年,宋潼川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劉整投降蒙古。1262年,忽必烈採用劉整重賄襄陽守將呂文德,開榷場於樊城,築土城堡壘於鹿門山,遏制了宋軍南北之援。1267年,劉整向蒙古獻計曰:如復襄陽,浮漢入江,則宋可平也。
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命阿術、劉整督師,圍困襄、樊。當時,襄、樊號稱城堅池深,兵儲可支10年,兩城相為固守,唇齒相依。廣大軍民以大無畏的氣概,決心與蒙古軍決一死戰。所以在戰爭的頭幾年,雖然蒙古軍用了築堡壘、造艦船、練水軍、絕援襄糧道等方法,使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但始終未能攻下。
※ ※ ※
汪德臣曬笑道:“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