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完成。不讓原本樸素的華夏人民,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上迷失自己,因此在我看來精神文明建設是重中之重。
我來自基層農村,對現今老百姓們的生活,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覺得大家對小康社會的理解,跟上層領導們,有不同的想法。
以前大家為了吃飽飯,穿暖衣而期望奔小康,但是隨著大家收入增加之後,吃飯穿衣已經完全能滿足之後,對小康社會的理解,又有了新的一番認識,特別是在不少國有企業倒閉破產,工人下崗失業之後,大家對社會保障體系,教育公平,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期望十分迫切。”楊傑的話發人深省,特別是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以及現今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讓鄧老等人十分的重視。
“小杰你詳細的說說,社會保障體系,教育公平和醫療養老方面的看法!”鄧老表情嚴肅,看著身前侃侃而談的楊傑,目光中充滿了欣賞。
楊傑聞言點了點頭,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上面目前對精神文明建設也加大了力度,倒是對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體制改革,養老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方面,還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大體方案。
“隨著國有企業下崗再就業的人數增多,隨著人口的增加,待業青年的增多,我認為儘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十分有必要。而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要以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為要求。可以建立單獨的統籌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機構,基本醫療保險機構和最低生活保障部門。
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物件的覆蓋範圍上具有全民性,在保障內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具有直接拉動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作用。
目前國內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退休金和住院費用,基本是單位承擔,這無疑加重了單位的行政開支負擔,加重了地方財政負擔。
我個人認為,完全可以把現有企事業單位職工幹部,統籌進入基本養老機構和基本醫療保險機構,各單位部門,不再負責職工幹部的退休金髮放以及醫療費用,轉由基本養老機構和基本醫療保險機構承擔相應職責”楊傑的意見讓在座的老同志們眼前一亮,不過這個事情關係重大,除開鄧老之外,沒有人敢表態。(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
(求訂閱!求包養!求贊!拜謝大家了!)
“改革開放是手段,其根本就是促使國民經濟發展,強國富民,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
社會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聯,直接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社會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建設相對滯後,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 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下崗再就業的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因此在對發展教育、擴大就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社會管理等社會建設的主要問題進行全面的部署”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我國教育處在改革和發展的分岔口上,如何改,如何發展,這事關華夏民族未來百年的興衰,絲毫馬虎不得。
教育界一些人士,一直有大學擴招的說法,希望以擴招的方式,加快我國在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上的佈局。但是這無異於拔苗助長。擴招的好處和壞處都顯而易見。在沒有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盲目的擴招,並不利於人才的培養。
循序健康的推進教育制度改革,最佳化教育結構。有序不斷擴大教育機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打下可靠的基礎,需要我們立足國情、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一味擴大求快”楊傑的論點十分具有前瞻性,鄧老聽的仔細,不時微微點頭,顯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