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只有一個是例外的,那就是何冉。因為何冉的主動、直接,讓我感覺他很霸氣、有膽識,所以我就回復他了。
何冉發的私信是,“文筆很好,很想認識,不多說,QQ是xxx。”
還沒有一個人在第一句話就直接說出自己的QQ的,我覺得這個人應該是很主動而又霸道的。在猶豫了一個小時之後,我就回復他了,“你是哪個學院哪一級呢?”
又過了一會兒,他也回覆我了,說出了自己的學院和班級之後,還不忘加一句,“貌似查戶口”。
我被他說的有點不好意思,就繼續解釋,“我QQ不加陌生人,所以就先問一下。”
他的回覆是,“哈哈,跟我最開始一樣,典型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笑笑,“是啊,尤其是女生。”
他的最後一條回覆是,“其實也沒什麼吧,就是想認識一下。”
我沒有繼續回覆他了,私信的聊天就這麼多。因為再後來,我思考了兩天之後,決定打破我自己不加陌生人的規矩,加他為好友了。而他,就是何冉,化學學院,高我一級的一個師兄。
從那以後的很多時間,我都在想,假如我最開始,回覆的私信不是何冉的,而是另外一個男生的,或者是把所有人的都回復了,那麼現在的結果,會不會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單單隻回覆了何冉的,其它的都只是點開看看,笑笑而已。這些事情的因果,我想不通,更是無從解釋。
甚至是在兩天後,我加了何冉的QQ之後,第一次跟他聊天時,他也說,他以為我當時沒有再回他私信,兩天了還沒有反應時,就那麼不了了之了,沒想到後來,我居然加了他的QQ。何冉說,他甚至跟泉宇說,“哎,那個女生居然加了我的QQ!”
由於我在私信上問了何冉的情況,所以在第一次聊天時,就處於“報復式”被問的狀態。
“名字?”
“佐天。”
“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
“年級?”
“比你低一級。”
待我把基本情況都如實相告之後,又繼續與何冉聊了一會兒。何冉說他正在南校區,去打球的,先不聊了,等回到北校區之後再繼續。再往後,我就與何冉偶爾聊一次,兩人互看了照片,互留了聯絡方式,甚至說起了以前的感情。也正是在我還沒有與何冉見過面之前,他跟我提到了他的前女友,我跟他說了一些關於朝暉師兄的事情。
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完全沒有想認識何冉的慾望,我在喜歡朝暉師兄,根本沒有心思管別的男生。甚至是何冉主動約我見面,我也很乾脆地拒絕了,理由是,“我們這樣就挺好了,走到面對面時,誰也不認識誰,多好玩。”何冉不這樣認為,說了很多話反駁我,我還是沒有同意。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我在上晚自習的一個晚上,中間突然就下雨了。何冉發簡訊問我有沒有帶傘,還說他舍友剛回去,淋成了落湯雞。我笑著回覆他,說帶了。何冉就故意用很失望的語氣說,“我還想著能去給你送傘呢,看來只有等下次了。”
我是一個處理小事比較謹慎的人,我不喜歡在細節上出差錯,所以對於在廣州出門要帶傘這種事情,我基本上都不會忘記的。只不過有時,會糾結一下,是帶雨傘,還是帶太陽傘。而且跟何冉一起在校園裡散步時,我包裡也會隨時帶著兩本《讀者》,以便能夠隨時遇到石凳時坐下來。
所以那一次,就錯過了與何冉見面的機會。不過,也是從那次開始,我心裡對陌生人見面,沒有那麼排斥了。之後,何冉繼續給我發簡訊保持聯絡,沒有什麼事情,就是隨便聊上幾句,只是在平靜的日子裡,不忘記有那麼一個陌生人的存在。
在後來的一個週六,我報名參加了我們學院一個學生社團組織的廣圖義工活動,在圖書館裡幫忙整理了一上午的書,中午就跟著辛木師兄一起去吃飯。辛木師兄是跟我同學院的,不同專業,高我一級的師兄。辛木師兄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是繼振興師兄之後,我第二個佩服的人。說起與辛木師兄的認識,還是我們班主任介紹的。
大一上學期時,我們小組來北校區參加我們學院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的結構設計大賽,在現場遇到了班主任。班主任就把我拉到了辛木師兄面前,說,“這個班也是我帶的,她是低你們一級的小師妹,班裡的團支書。”然後又對我說,“他是你們師兄,班長,往後有事了,可以找他。”辛木師兄就跟我互留了手機,之後一直有聯絡,關係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