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讚賞的看了她一眼。
梅淑儀心頭得意,她又是位分最高的,便第一個站起來道,“嬪妾笨嘴拙舌的,手也不巧,比不得諸位妹妹,只能給太后抄基本佛經了,供在佛前,也算是嬪妾的一片心意。”
說著將一個裝著佛經的箱子呈了上去。太后接過,隨手翻開,卻有些驚喜的叫道,“這字可真好!”
端端正正的簪花小楷,雖然娟秀有餘,卻仍舊讓人看了賞心悅目,看得出來是十分用心了的。因此太后也就不吝讚賞,“你倒是有心,這禮哀家收下了!花嬤嬤明兒就拿去臥佛寺供著吧!”
梅淑儀聞言臉上笑意更甚,卻也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因此沒有再開口。
其餘嬪妃都恨得絞緊了手帕,這梅淑儀拔了頭籌,她們準備的禮物可算不得出彩了。尤其其中也抄了經書的,更是暗暗用眼刀子颳著梅淑儀。
只是到底知道場合不對,也不敢很甩臉子。紛紛獻上自己準備的壽禮。只是到底沒有梅淑儀那般出風頭。
還是溫答應獻禮的時候,才將氣氛又調動了起來。原來這溫答應準備的壽禮,是一幅雙面繡的觀音像。
單是如此的話,也不值得驚訝,雙面繡雖難得,但這幾位妃嬪之中,女紅好的也不是沒有,都各有各的看家本領。如夏寶林拿手的便是極為精細繁雜的蜀繡。
溫答應的壽禮,巧就巧在她繡的是一幅觀音像,而且是一幅等身觀音像。而皇上獻給太后的壽禮之中,便有一座等身白玉觀音。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