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這小子,這小子活著我就心口痛,如芒刺在身啊,我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讓這小子從地球上消失,所以還得好好想想辦法看怎麼收拾他。
這就是陰立仁所謂的外緊內松——nul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洪德寺(上)
海空法師終於給我打來了電話:“喂,你是李隊長嗎?”
我說:“我是李果毅,海空住持,終於等到你的電話了。”
他說:“女施主已經被我帶回了寺裡。”
“她脫離危險了嗎?”
“子彈擦著心臟穿過,差一點就沒命了。現在槍傷應該沒有大問題了。”
“那好,我馬上過去看她。”
我帶上簡梅驅車前往洪德寺。洪德寺座落在距離市區50多公里的山上,一座白塔高高的聳立,所以,它又叫白塔寺。這裡山清水秀,勝蹟如林。唐宋詩人王勃、杜甫、范成大等為後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這裡還是全國唯一的觀世音菩薩金剛道場。
佛教的道場原是指印度伽耶城南菩提樹下的金剛座,又稱菩提道場、菩提場。舊譯《華嚴經》卷一〈世間淨眼品〉中說∶“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地金剛具足嚴淨,眾寶雜華以為莊飾。”
《華嚴經探玄記》卷二十謂‘曼荼羅’為道場,淨妙之味共相和合,餘物所不能雜,故有聚集義。是故佛言極無比味、無過上味。是故說為漫荼羅也。此為‘菩提曼荼羅’為道場之原語,且以漫荼羅為攢搖乳酪而成醍醐之義。
另外,《法華經》卷六〈如來神力品〉中說∶“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維摩詰所說經》捲上雲∶‘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心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佈施是道場,不望報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此謂園林曠野等處亦皆諸佛之道場,直心深心亦即菩薩之道場,凡此皆為‘道場’意義的轉化與引伸。
關於道場的種類,慧遠《維摩義記》卷二末謂有真、應二種之別。即菩提樹下得道之處名為道場是其‘應’,實行出生功德說為道場是其‘真’。此外,《華嚴經探玄記》、《華嚴經疏》等書也另有多種分類。
在中國,向來採用道場的廣義用法,而稱呼修法行道之處為道場。道場亦被用作寺院的別稱。後世亦將武術教習之所稱為道場。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至前五世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答摩所創立。公曆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漢地佛教: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地區,歷來均以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派使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為佛法傳入中國之始。傳播地區以長安、洛陽為中心。中國內地營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陽市東10公里處的白馬寺。相傳有匹白馬馱經而來,建白馬寺紀念。東漢時絕大部分佛經都是在洛陽白馬寺翻譯的。
我曾經有幸兩次到洛陽白馬寺供香。對於佛教的其他知識,我大部分都是從《西遊記》裡得來的,小部分是從旅遊參觀中得來的。除上面提到的洛陽白馬寺,還有就是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雲南大理蒼山的“三塔”另外就是敦煌、龍門石窟,這些地方我都有幸去過。對於高僧,只記得一個玄奘,他歷時19年,長途跋涉5萬餘里,去到印度拳,共翻譯佛經75部1335卷,並寫出了《大唐西域記》見聞錄。唐太宗推崇玄奘為“法門之領袖”“千古而無對” 而我對於玄奘的瞭解大部分也是從《西遊記》中的唐僧身上得來的。
對於洪德寺,對於海空法師,我其實瞭解不多。只知道洪德寺香火很旺,每年的臘月三十和正月十五,市公安局都要拿出專門的安保方案,抽調大量的警力,武警、特警、消防一應俱全,在寺內設定多個人牆,以確保燒香的群眾的安全。聽說每年洪德寺的頭10柱高香價格不菲,第一柱98888元,第二注88888元,以此類推。海空法師不僅是洪德寺的住持,同時還是周圍幾座大寺的住持——n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