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老程頭你又吹牛了。”馬上有人反駁說:“這東西要真的這麼神奇的話。朱允炆又何必要跑呢?趕緊把這東西拿出來這麼一亮,朱棣還不乖乖的下馬受縛,舉手投降?”

“就是呀!”不少人反駁說道。

“朱允炆之所以要出逃,那是因為雖然他擁有這個寶貝卻一直沒有機會用呀。”說書的程姓老頭說道。只是他的反駁未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聽了老程頭的介紹。于飛的心中一跳,如果猜得不錯的話,他已經知道老程頭口中的寶貝是什麼了。

“老程頭,朱允炆帶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寶貝,你倒是說呀,別賣關子了。”眾人紛紛催促。

老程頭這才說道:“這件寶貝就是傳國玉璽!”

果然!老程頭說的和于飛想的一樣?

傳國玉璽相傳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鐫刻的。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打到了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細心呵護著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為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並將其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漢孝元太后王政君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屍體身上,亂軍搶到後將其獻給了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劉盆子後來也失敗了,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到了漢獻帝的手裡。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為曹魏的皇權象徵。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於西晉,玉璽歸晉。

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帶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遺囑由皇太孫鐵穆耳回朝即位。鐵穆耳在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張九思獻上“傳國玉璽”。但是真實性待考。

由此可見,傳國玉璽在明代以前就消失了蹤影。

既然如此,傳國玉璽又是怎麼到朱允炆的手中的?

“老程頭,你別蒙人,我聽過,傳國玉璽在元代就消失不見了,又怎麼會到朱允炆的手中?而且歷史中怎麼也沒見到記載呢?”一個人說道。

“這還要從頭說起。傳國玉璽的正統的象徵,因此歷朝歷代都想擁有。到了明代,雖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卻一直沒有得到傳國玉璽,作為開國之君,朱元璋自然不甘心如此。 壬子年,洪武皇帝派遣徐達等三位將領分三路率領四十萬大軍 進擊漠北。臨行前,朱洪武反覆叮囑眾將:‘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是歷代傳國玉璽在元未獲,二是王保保未擒,三是元太子不聞音問。’列位聽到沒有,在朱元璋的三個心願中傳國玉璽是排在第一位的。領兵的將領怎麼能不明白主上的心思,這一仗大獲全勝,傳國玉璽也被徐達帶回。不過朱元璋並沒有將得到傳國玉璽這個訊息公佈出去。”老程頭的故事將眾人牢牢的吸引住了,甚至於飛明知道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很低,卻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老程頭,那朱元璋不是心心念念想要傳國玉璽的嗎?怎麼得到以後又不公之天下了呢?這不是矛盾嗎?”有人質疑說道。

“這一點都不矛盾。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徐達拿回傳國玉璽的時候,朱元璋的心願已了,而且他已經坐穩了江山,完全不需要用傳國玉璽來穩固自己的身份。他留著傳國玉璽秘而不宣其實就是留給建文帝的!因為劉伯溫早已經算到了,朱元璋隔代傳位給長孫將會引發叛亂,禍起蕭牆。

為了給自己的孫子留下這個能出奇制勝的七寶,朱元璋只是秘密將傳國玉璽的交給了建文帝,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幫助朱允炆坐穩江山的。